黃辣丁不是黃顱魚,釣魚人難分辨,此釣法連竿很簡單
更新于:2025-03-26 13:55:53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碰到一些長相極為相似的淡水魚,讓很多人難以分辨清楚。甚至有些魚,喧賓奪主,因為極其相似的外表,逐漸的佔用了對方的名字。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兩種長相極為相似的“雙胞胎”魚,屬於極為常見的兩種魚,所以幾乎很多人都弄混淆了,甚至覺得這兩種魚屬於一種魚呢!接下來看看它們的真實身份,看看您是否也一直認錯了?最後再講講怎樣才能釣好黃辣丁,實現黃辣丁自由。

黃顱魚

它們的名字是黃辣丁與黃顱魚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黃辣丁和黃顱魚竟然不是一種魚。

之前的河流中,釣到黃辣丁的概率非常高。但是最近幾年,黃辣丁幾乎快要絕跡了,很多釣友再沒有釣到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很久之前,黃辣丁雖然每個地方的叫法不同,但是很多地方的黃辣丁體色都是非常黃的,並且個體都不大。

可是怎麼就在近些年,黃辣丁突然的變大了並且身體的顏色也重了很多,逐漸偏向黑色了,沒有之前那麼黃了。

黃顱魚

老釣友大概能想起來,之前釣的黃辣丁個體都要小很多,想要釣夠數,做上一盤菜,起碼需要十幾條。

但是後來,菜市場開始出現一種“巨型黃辣丁”,很多飯店也都推出了“蒜焖小黃魚”這道菜,於是,河中的“黃辣丁”也慢慢長大了。

黃顱魚

細心的釣友可能會發現,其實並不是河中的黃辣丁長大了,而是河中的黃辣丁慢慢的都被黃顱魚取代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別人放生,另一部分就是河水流動性差,處處修建壩堤,小河乾枯斷流,黃辣丁生存空間縮小,又有同族勁敵黃顱魚“偷家”

而黃顱魚,就是咱們說的“巨型黃辣丁”,也叫三角蜂,它對環境不是很挑剔,又比黃辣丁更皮實、更龐大,所以很快就將黃辣丁的地盤佔據。

黃辣丁

時至今日,除了為數不多的不斷流河道中,還有黃辣丁存在,其它地方,不管是菜市場,還是戶外野釣,幾乎都是黃顱魚。

包括很多釣魚人及魚檔的賣魚人都依然無法準確的分辨出黃辣丁與黃顱魚,即便是那些百科之類的詞條,也都把這兩種魚弄混淆了。

黃辣丁與黃顱魚除了價格、外觀的區分之外,黃辣丁的刺毒性很大,通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來。

大家很多對黃辣丁沒有什麼印象,但是總會記住被它扎過的地方,非常疼

黃辣丁,比較小,眼是黑的,鬍子少

而現在,很少會被扎了,不僅是我們釣到黃辣丁,或者是用手去拿黃辣丁的時候,小心了。即便是被扎到,也沒有之前那麼疼了。

因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幾乎都是黃顱魚,黃顱魚相比黃辣丁的話,黃顱魚的胸鰭和背鰭上的三根刺比較鈍,毒性比較小

而黃辣丁的背鰭、胸鰭上的刺就比較尖了,並且毒性大,以前很經常被扎到,並不是不小心,而是黃辣丁的刺太尖導致的,並且扎到后,個把月都不會好。

黃顱魚的刺又鈍又粗的原因是它的個體比較大,被天敵吞到後,只要豎起魚鰭,三根刺能卡到天敌的口腔,天敵無法吞咽,就會把它吐出來。

並且它們都有個相同的名字叫:“黃鴨叫”

被我們用手抓到的時候會不斷地震動它的魚鰭,會發出來聲音。黃辣丁個體小,所以它要把震動的頻率調的更高,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震動的快,才更容易刺傷天敵,否則會被吞掉。

黃辣丁對水質要求比較高,要淨水,要流動。而黃顱魚就比較皮實,所以,現在很多地方都是黃顱魚,畢竟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

釣黃顱魚、黃辣丁有什麼絕招麼?

這兩種魚,都是鰽科擬鰽屬,只要水域中有,就非常好釣。

很多“大聰明”,開車的怎麼說呢?叫一年兩箱油選手。

那些“大聰明”就是“護不濕”選手,卻喜歡假裝什麼都會,教大家釣黃顱魚、黃辣丁。

為什麼大家容易信呢?

就是因為擬鰽屬的魚,都貪吃

想要釣黃顱魚、黃辣丁,用蚯蚓可以,用豬肝也行,用沙蟲子也可以。

那既然這麼簡單,大家隨便釣不就行了?

因為釣黃顱魚的餌全都是濃腥偏臭的餌,這類餌的誘魚性大,特別招小魚

很有可能會出現亂口,下面全是小雜魚,即便是像黃顱魚、鯰魚之類的魚過來,還沒法判斷哪竿能打,哪竿不能打。

黃辣丁、黃顱魚的嘴比較大,揚竿晚了,它們就把鉤子吞進肚子裡面,取鉤子很難,要不剪斷子線,要不剪開魚的肚子。

那我們該怎麼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呢?

換鉤,我一般都用丸世的8-10號的鉤子。然後就是調漂,大跑鉛,浮漂露兩目,用蚯蚓或者雞肝能釣到很多驚喜。

我有時候用雞肝釣,有時候用蚯蚓,哪種方便買到就用哪種並沒有特殊的喜好。浮漂只要兩目下水就打,剛好是黃顱魚吞進嘴中,鉤子比較大,它還沒來得及完全下咽就被釣上來了。

黃辣丁

另一種漂像是猛地下降一目到兩目,然後再下降一次,因為此刻浮漂已經沉入水中,第二次動作比較大,第二次下跳的時候就及時揚竿,這時候就是甲魚咬鉤了。

兩次之後,它會用爪子扒拉嘴中的蚯蚓或者雞肝,很容易把鉤子扒拉掉。

有時候我們提竿晚了,甲魚正在扒拉鉤子,正好我們揚竿,發現魚鉤打穿了甲魚的爪子,就是這種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鯰魚來了,它吞下鉤扭頭就走,漂相非常明顯。

鯽魚吃口比較輕,下沉一目不動了,或者頂上來一目不動了,就是鯽魚吞鉤了。

小雜魚的話,我們的鉤子比較大,它們只能在旁邊一點一點的,浮漂的動作比較微小。

因為我們是晚上作釣,這時候鬧窩的小雜魚一般以麥穗魚為首,所以小型信號,不用搭理就行。

儘管鉤子用的大,但是還是要多準備幾副,不能在盡興的時候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