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小吊瓜種出致富果 浙江“科技追夢人”二十余載躬耕不輟
更新于:2025-03-26 13:23:52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紹興3月25日電 題:小吊瓜種出致富果 浙江“科技追夢人”二十余載躬耕不輟

  作者 項菁

  “科技興農,不能只停留在論文里,更要紮根在大地上。”隨著天氣轉暖,吊瓜迎來最佳播種期,九三學社社員、浙江省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鄭琪又奔走在農業生產一線,瞭解吊瓜產業鏈最新動態。

  2025年中央一號檔首次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當前,浙江正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這在農業領域尤為凸顯。

  鄭琪深耕吊瓜產業研究二十余載,其選育出的“花山1號”“越蒌2號”“越蒌3號”等吊瓜新品種已紮根全國多個省份,在廣袤的田野里結出碩果,為鄉村振興注入動能。得益於在吊瓜科研領域的貢獻,鄭琪曾榮獲浙江省“百名科技追夢人”稱號。

3月25日,鄭琪(左)與同事查看吊瓜育苗情況。九三學社紹興市委員會 供圖

  1999年7月,這位衢州開化青年從浙江大學園藝系畢業后,機緣巧合來到紹興發展。他與吊瓜的緣分始於2003年。彼時,吊瓜作為一種小眾經濟作物,尚未在農業生產一線普及。鄭琪敏銳地察覺到其潛在價值,決心投身吊瓜科研。

  這些年,他扎進實驗室和試驗田,採用生物技術和傳統育種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開啟探索之路。經過無數次的試驗與失敗,他成功選育出多個吊瓜新品種。

  鄭琪介紹,尤其是“越蒌2號”,因籽粒大、易開口和不易嗑碎等特性,成為他最得意之作。他也深知,“科研成果只有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才能真正造福農民。”

  不只是浙江,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四川等地都有他的足跡。多年來,鄭琪始終奔走在田間地頭,為各地農民提供吊瓜種苗、瓜棚搭建、病蟲害防治、施肥管理、採摘分級等全鏈條技術指導。

  據悉,2013年,“越蒌2號”吊瓜苗落戶貴州省晴隆縣,當地4個村10余農戶在20畝土地上進行試種,第一年畝產就達到200多斤,第二年畝產提高到350斤以上。

  當吊瓜成為不少山區增收的“致富果”時,鄭琪心裡明白,吊瓜產業高質量發展除了依靠科技支撐,更離不開市場化運作。

  2020年,他做了一個大胆的決定——下海創業。憑藉多年的科研積累和對市場的敏銳洞察,鄭琪逐步打造起吊瓜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如在育苗和推廣環節,他在全國18個省市推廣吊瓜新品種,累計種植面積達19.26萬畝次;在種植環節,他探索出“吊瓜—魔芋”“吊瓜—黃精”等套種模式,大幅提升畝均效益;在精深加工環節,他還帶領團隊研發吊瓜養生精油等新產品,滿足不同消費市場需求。

  作為紹興市政協委員,鄭琪也積極為農業發展建言獻策。這些年,他的提案均與農業發展息息相關,如“推進智慧農業發展”“組建農業科技聯盟”“加強種業創新”等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採納。

  一粒良種啟動一個產業。二十餘年來,鄭琪書寫的吊瓜故事正化作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激勵更多農業科技工作者以創新之犁耕耘希望的田野。(完)

玉米成長記
玉米成長記
2025-03-26 05:56:04
“牛”勁十足產業旺
“牛”勁十足產業旺
2025-03-26 05:56:29
科學種植冬麥豐收
科學種植冬麥豐收
2025-03-26 06:07:03
春分麥起身
春分麥起身
2025-03-26 06:11:59
老桃樹怎樣結新果?
老桃樹怎樣結新果?
2025-03-26 06:13:35
三大航開始互售機票
三大航開始互售機票
2025-03-26 06: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