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玉溪日報
□ 本報記者 史志堅 文/圖
春日的晨光如薄紗般輕覆在玉溪高魯山的峰巒間,踏著濕潤的山徑向深處走去。風裡裹挾著泥土與草木的清香,遠處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仿佛在指引人們探尋山中的秘密。行至半山腰時,忽見一片紅霧浮於綠海之上——那是馬纓花,如火如荼地“燃燒”在春日的山野間。
高魯山的馬纓花,是自然的詩篇。紅豔豔的花朵層層疊疊、掛滿枝頭,像一團團跳躍的火焰,又似天邊傾瀉的霞光。它們生長在嶙峋的石縫間、陡峭的崖壁上,無須人工澆灌,卻以野性的生命力肆意綻放。花瓣如絲絨般細膩,晨露凝於其上,晶瑩如淚,折射出朝陽的碎金。風起時,花枝輕顫,落紅簌簌,鋪就一地胭脂色的絨毯,连空气都浸染了蜜糖般的甜香。蜂群穿梭於花間,翅膀沾滿花粉,彷彿忙碌的信使,將春日的饋贈釀成琥珀色的蜜。
花魂入骨,歲月靜好。馬纓花粗粝的樹榦形如枯木,卻蘊藏著驚人的能量,灰白的花苞蟄伏一冬,只為在春日迸發出極致的絢爛。彝家人說,馬纓花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枝幹雖扭曲,花朵卻團結簇擁,像極了彝家兒女在逆境中堅韌、互助的品格。恍惚間,仿彿聽見古老的山歌在花間回蕩,訴說著彝家人與馬纓花共生的故事。那些關於愛情、信仰與生命的傳說,早已融入花瓣的血色中,成為山魂的一部分。
夕陽西斜,山影漸深。一陣風過,馬纓花紛紛揚揚地飄落,如一場紅色的雨。拾起一朵細看,花瓣雖殘,卻仍倔強地舒展著最後的豔麗。馬纓花盛花期不過半月,但這一季的絢爛足以驚艷歲月。踏上歸途,回望那片漸隱於暮色中的紅,恍然悟得:馬纓花的生命哲學,恰似人間情愫,不求永恆,只求在相遇的剎那傾盡所有熱烈,將瞬間定格為永恆的記憶。
高魯山的馬纓花,是春日寫就的情書。它教會我們,最美的邂逅往往生於荒蕪,而最深的眷戀,藏於山河草木間。若你途經此處,不妨慢下腳步,聽一朵花講述它短暫卻璀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