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而做人在於有尺度。
運動是為了將生命延續,不管是身體上的鍛煉,還是精神上的提升,都需要一種運動的過程。
而在生活當中,做人是需要智慧的,正如萬事萬物都有它的自然規律一樣,我們只有掌握到其中的關鍵點,或是知曉它的奧秘之處,方能成就自我,成就人生。
有尺度的人,懂得自律,也知道凡事適可而止,這是一種追求長遠目標的態度,也是帶著一種細水長流的格局來對待人生。
可以說,有一種頂級的做人境界叫凡事有尺度。
01
說話有尺度
《禮記》中有曰:
“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君子往往會謹言慎語,說到做到。
小人則喜歡妄言妄語,說到做不到。
誠然,一個人在生活里,如果連自己的嘴巴都管不好的話,朋友會越來越少,生活會越來越多煩惱。
畢竟每個人都無法完全隔離於其他人,而且大部分管不住自己嘴巴的人,說話沒有口德的人,他們反倒更喜歡到人群裡將所有人都得罪一遍。
有個著名的畫家叫張大千,他曾經畫了一幅叫《綠柳鳴蟬圖》的畫。
有次他將這幅畫給了齊白石看了,齊白石很是喜歡,並且大方地稱讚了一番。
後來,齊白石還非常隱晦地指出,說自己曾經問過一位農民關於鳴蟬的事,對方稱蟬在鳴叫的時候,頭是朝上的。
後來張大千有一次去寫生的時候,在山裡還真的遇到了一隻蟬,也真的發現了蟬鳴的時候,頭是朝上的。
張大千想到了當初齊白石說到的這個點,於是便非常有興趣地將這個事實告訴了他。
沒想到齊白石溫和地說到:“我也見到過。”
這下張大千恍然大悟了,明白了當初齊白石之所以告訴他這麼一個事實,其實是為了不讓自己難堪,照顧到了自己的情緒。
有情商的人,就是能夠做到看穿不說破。
有尺度的人,才會做到凡事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上來對待問題。
既不讓人難堪,也不讓自己難受。
02
做人要大氣
氣量需要有尺度,這種尺度並非是指容量大小,而是懂得分清形勢。
對於值得大度、大方、大氣的人,要好生珍惜。
反之,那些斤斤計較,喜歡為了小事而總要煩人的人,就需要及時地遠離。
對於這種人,我們就不需要做到大氣,也不需要大度,而是保持著一種尺度。
有尺度的人,最為明顯的地方之一就是知道看菜吃飯,看人做事。
雨果曾說過:
“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做人,不要因為一時遇到了吝嗇小氣的人,就把自己的格局也減小了。
相反,保持著豁達的心胸,做人要學會大氣,才能撐開自己的人生格局。
但是,做人大氣也需要講究時機,更要注重場合,或者說要懂得看人。
寬容別人是一種大度,包容他人是一種豁達。
寬容自己是一種智慧,包容自己是一種境界。
但是,真正深諳大度之道的人,不會一味地選擇忍讓,也不會喪失底線而讓人踐踏自己的原則。
《論語》中說道:
“子釣而不網,弋而不宿。”
意思是說,想要釣魚的時候,就不必拿出網來網魚,既然想要射箭來射擊飛鳥,就不要射擊已經在歸巢的鳥。
凡事都要追求一個度,也要追逐一種合理性。
也就是說,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經過一番思考和論證的,而不是說干就干,完全不思考的。
做人也是如此,凡事留有餘地,既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
唯有保持著這種尺度,才能收穫福報,造就未來。
03
做個有尺度的人
做人的頂級境界,就是做到凡事有尺度。
事實上,凡事有度,也講究分寸感的人,他的生活通常不會過得差。
顯然,這類人在做人方面上能夠做到恰如其分,做事方面上可以做到恰到好處。
恰好、恰當,都是一種學問。
正如樂極生悲,凡事過度了,就會走向事物的反方向。
誠然,這種反方向極有可能會帶來一些具備破壞性的打擊,而且這種打擊和傷害,我們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做個有尺度的人,做好做人的分寸,做好做事的尺度,日積月累,循序漸進,方能成就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