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流失是必然,但價值不會消失
更新于:2025-03-26 11:33:38

在高度同質化的B端Saas軟體市場中,降低使用者流失率成為許多企業的一大挑戰。本文將深入探討使用者流失的必然性、原因和對策,以及如何通過創造增量價值和提升留存率來應對這一挑戰。我們將一起瞭解不同用戶群體的流失現象,並學習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來優化產品價值交換,保持企業的競爭力。

相信不少的產品/運營同學都接觸過流失率相關的指標工作,尤其是在B端Saas軟體領域,友商產品高度同質化更是讓流失率相關的工作舉步維艱。

但往往最神奇的事情是企業老闆或者部分領導,通常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內降低流失率相關指標,這是我最不能理解也是最不認同的。

01 流失是必然行為,產品無法兼顧所有使用者

1. 區分核心使用者,監控忠誠使用者流失指標

產品中不同用戶群體在任意階段(生命週期)都會有流失行為,而有些流失則是必然的,沒有必要將所有流失視為資產損失。

任何產品首先都具備核心價值和路徑,本身就是為特定用戶群體服務的,非精準用戶的指標反而會存在一定誤導性。

其實這也是我不明白有些產品無腦做日活的思維,通過大量的行銷/羊毛/誘導等機制引流,最後往往沉澱不了用戶資產。

02 流失是結果,交易價值的不對等才是誘因

1. 使用者挽留和召回是最低劣的手段

反觀忠實使用者的流失,任何功能價值缺失、效率降低等都會誘發忠誠使用者的流失。這種負面反饋本身就是長期積累的,因此,建立監控類似信號更像是一種預防手段。

企業-產品-用戶之間的建聯通道,核心鏈路的數據看版都是常用的監控手段,

而挽留和召回更像是隔靴搔癢,不僅收效甚微,這些試圖挽留/續費/訂閱的流程幾乎讓用戶喪失了對產品的最後一絲好感。

2. 交易價值需要多維度關注

對於用戶來說,產品內的一切行為都是交易,而為了促使達成價值交換,讓使用者“有利可圖”才能讓交易進行下去。

我們常說的一些產品概念價值就有:功能價值、體驗價值、品牌價值、可靠性價值等等。不僅僅只是最基本的錢與產品功能的交換,也包括體驗、效率、習慣…

多維度的整體看待,才能發現問題所在。

3. 價值對於不同生命週期的使用者也不同

通常一個新使用者和付費老使用者的流失成本是完全不同的。

新使用者在產品使用初期,可能因為使用門檻(複雜度)或者主觀審美,就可以放棄一款軟體,對於他來說付出的成本可能僅僅只是下載軟體的流量與時間。

而一個老使用者,產品內的數據、自身的使用習慣等都是棄用成本。因此兩者在不同階段所關注的產品價值也有所不同。

因此,細分用戶群體以及核心痛點也將是提升產品流失率的重要工作。

03 幾種常見的產品流失現象及對策

1. 進入期:通常是新使用者流失

流失原因1:產品擁有較高的使用門檻,使用者不會使用

對應策略1:新人引導、步驟式拆分流程等引導式教育為主

流失原因2:存在較多的潛在客戶,用戶對於產品使用意識不夠強烈

對應策略2:通過數據驅動以及產品旅程圖進行體驗,尋找潛在用戶的轉化點

2. 成長、成熟期:通常是付費、忠實使用者流失

流失原因1:用戶對於付費軟體,價格敏感

對應策略1:優先提升產品核心價值,如空間不大則提供靈活或優惠性付費套餐,值得注意優惠規則會對現有的價格體系造成干擾,因此要尋找此類用戶特徵,通過特定渠道進行觸達(展開能講很多)

流失原因2:政策、季節性外部因素

對應策略2:根據地區、具體業務細分,盡可能降低干擾因素

流失原因3:核心價值缺失

對應策略3:核心價值有可能是產品功能,也有可能是技術導致,圍繞產品主線,缺啥補啥,尋找增量價值。

3. 衰退期:通常是行業週期因素,如小微商家平均的存活週期是3-5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批轉業的用戶群體。

04 最後

產生使用者流失,不必過度緊張,流失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但價值不會憑空消失或增加,看清價值交換才是首要任務。

除以上3條原則外,再補充幾點:

  1. 要學會創造增量價值,有增量價值才能逆水行舟
  2. 相比較於降低流失率,提升留存率反而更具正確性
  3. 保持敏感和嗅覺,試著問自己,自己的產品最近的使用者流失群體是哪些,原因分別是什麼

作者:都市擺渡人,公眾號:都市擺渡人

本文由 @都市擺渡人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