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製領域有很多名詞——整木定製、全實木定製、全屋定製、櫥櫃定製、整屋定製...
誰聽了不上頭?
這些名詞都是啥意思?
有什麼區別?
其實,很多都是同類,就跟生態板一樣:
有叫木工板,有叫夾芯板,有叫三聚氰胺板、耐磨板等等,本質上都是一個意思,但又因為芯材、飾面、工藝的區別,有檔次、品質之分而已。
上面被提及最多的,就是整木定製、全屋定製,可以說:只要你搞懂它倆的區別,其他的都能理解了。
全屋定製於上世紀80年代末由香港傳入我國廣東等沿海城市,隨後發展到全國。最初是以整體櫥櫃的形式出現,之後逐漸豐富到衣櫃、書櫃、餐邊櫃等產品。
整木定製,大概興起於10年,流行於16年左右,如今已是高端裝修、品質住宅的首選定製服務。
整木定製,即整體木作定製,它與全屋定製都佔有相當的市場份額,但存在一些明顯的區別,我總結了這5點:
1、材質
2、工藝
3、產品、效果
4、設計
5、價格
整木定製
整木定製,在材料選擇上,通常使用實木為主要材料:如緬甸柚木、黑胡桃、櫻桃木、花梨木、胡桃木、烏金木等,營造天然質感和環保、健康的性能。
在材質搭配上,既可以通體都用一種木材,也可以混搭,如選擇便宜實惠的木材作為櫃體,櫃門則選擇名貴、質感強的木材,突出視覺效果。
而全屋定製,比如索菲亞、歐派、志邦等大集團,主要都是採用人造板:如顆粒板、歐松板、生態板等,集團化、連鎖加盟式的運營,材料上更注重成本控制和生產效率,以獲得更大眾的市場。
顆粒板
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同行、消費者把人造板貶的一文不值......,無論行銷需要還是真的被坑過,說這樣的話都過於片面,只會增加其他業主的焦慮感。
雖然我們做整木定製,但我真的一點不排斥人造板,我的第一套房子就是做的全屋定製,用到現在依然沒啥問題~
各有優勢,適用於不同的環境、客群。
以前的人造板確實品質堪憂,什麼蝦米螃蟹都有,但現在已經逐步規範,買大品牌的就好。
相比於全屋定製,整木定製工藝通常更複雜。
從材料上來說,實木的加工難度更大,對機器設備要求、損耗也更大,投資一家全屋定製工廠可能百八十萬就能開工生產,而整木定製工廠至少需要大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一些雕花造型,實木得用雕刻機慢慢雕刻,而人造板基本是一體成型,刻刀直接切削而成:
全屋定製能做的工藝、造型,整木定製都能做,但反過來很多時候就不成立了。
比如這種:
這種:
這種:
全屋定製更趨向於大範圍的橫平豎直,而整木定製則是多點開花,精緻感十足。
全屋定製主要使用標準件,工藝相對簡單,一般在15-30天即可交付;而整木定製要求高,工藝複雜,供貨週期一般需要1-2個月,甚至更久。
整木定製,突出一個整體性,所以產品涵蓋較多,比如衣櫃、櫥櫃、護牆板、牆面造型、木門、踢腳線、甚至樓梯、扶手之類,最終達到大氣、高級的整體效果:
而全屋定製一般主要是衣櫃、書櫃、櫥櫃等櫃類系統居多:
全屋定製產品相對簡單,而整木定製則更加廣泛,能幫業主一站式搞定木作。
全屋定製更注重實用性和功能性,整木定製在此基礎上,突出品味、品質、整體感。
很多業主不知道的是~
不少全屋定製門店是沒有設計師的,老闆自己接單、自己出圖生產,基本是照貓畫虎,雖然能做出來,但談不上設計,很普通;
還有一種是有設計師,但更像是畫圖員~
圖紙出的不錯,但沒有設計亮點,或者業主說怎樣就怎樣,缺乏足夠的經驗和閱歷去幫助客戶實現功能、審美最大化;
不過,大部分全屋定製設計師還是很負責的。
而選擇整木定製的客戶,房子、裝修品質一般都比較高,設計師除了要深入理解整體家居風格和室內氛圍需要、業主需求、喜好外,還涉及很多細節......
比如不同位置該用哪種工藝?
造型比較多的連體如何切分區域,才能更好製作、安裝?
同空間不同位置、不同產品如何做好銜接、過渡?
···
總體來說,整木定製對設計師的要求偏高,設計過程相對繁瑣。
全屋定製,如果是你們當地的工廠,根據規模、品質、材質、服務的不同,一般單價在600-800比較多,如果是品牌加盟店,則基本在1000-1300左右,進口板材一般在1500以上。
整木定製,以我們為例,實惠的實木組合,最低可以做到1500-2000範圍,而2-3k的檔位,櫃門就可以上北美材了。
如果你想要保持原木色,那就選品質高點的木材,比如這樣:
北美櫻桃木
如果想做烤漆、貼高檔木皮、覆膜等工藝,就選最實惠的實木做芯材就好,性價比最高,比如這樣:
上面的5點,基本可以概括整木定製與全屋定製的區別。
雖然區別是客觀存在的,但好壞不是絕對的,每種產品都有自己的優勢,你更需要誰的優勢,就選誰!!
不知道我有沒有闡述清楚?
如果還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評論區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