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 GFX 100RF 正式發佈,我們在線下發佈會現場進行了一次答疑會,來看看各位都比較關注這台中畫幅相機哪些方面吧~
1、GFX 100RF 做了復古外觀的設計,但為何沒有做內置閃光燈呢?
富士:
首先這台相機是鏡間快門的結構,考慮到它的使用場景,會更多和外置閃光燈配合起來使用,目前的拍攝場景更多是應用於外景光的拍攝,所以即使不帶閃光燈是可以滿足我們需求的;
其次考慮到產品的體積、重量各方面,為了小型化設計。
2、這次的 GFX 100RF 是採用的類旁軸設計,並沒有像富士的 X100VI 以及 X-Pro3 這種純光學或者是光電混合取景器,這樣設計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呢?
富士:
光學結構上來說,應該是可以去實現的,但是它的光學取景器會對整個鏡頭的結構,以及設計構造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樣的設計,也是出於體積方面的考慮。
3、GFX 100RF 為何沒有加入五軸防抖?
富士:
首先,防抖結構會提升相機的體積和重量,這是必定的;
第二,防抖結構的增加,它的成本一定會更高,對於消費者和我們相機企劃部而言都不太好;那我們也相信在未來,會像 X100VI 一樣,一代一代的更新,從沒有防抖到有防抖,做到小巧化的同時,和防抖功能以及更多的實用功能融合起來。
另外等效 28mm 的廣角,對於很多攝影師來講,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中畫幅它有先天足夠強悍的特性,可以在保證寬容度的同時,提升 ISO,適配合適的快門速度。
4、在全畫幅微單市場白熱化的當下,富士繼續加強中畫幅產品線的開發,推出了這款一體式的中畫幅相機,富士是否認為,在當下的中畫幅市場是否還屬於競爭的藍海,且富士還佔據有利位置呢?
富士:
我們在 2017 年,發佈了第一台中畫幅相機,在之前的大概三年左右的時間裡面,我們就探討過很多次是要做中畫幅還是全畫幅,直到最後我們選擇了做中畫幅,對於我們來講這的確是一片藍海,因為很多廠商都沒涉及到中畫幅市場。
並且隨著相機技術的越來越成熟,以及市場規模容量增加,生產成本會大幅下降,所有的元素加起來,更多的人開始注重追求更有品質的產品。
那對一個電子 3C 類的產品來說,品質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商品的品質本身,比如說他的加工工藝,使用材料之類的;還有一個相機跟很多產品不一樣的地方,它的品質還涉及到畫質、性能等基礎參數,那這方面靠的是技術科學,我們看的也比較遠,隨著技術科學的進步,我們能夠進一步縮減成本,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產品,所以在中畫幅領域我們還會一直堅持下去。
5、這台 GFX 100RF 為何會選擇 35mm(等效 28mm)焦段的鏡頭作為固定鏡頭呢?以後會推出不同焦段選擇的版本嗎?
富士:
首先等效 28mm 的廣角焦段,對於這台相機來說是一個相對合理的一個焦段,它可以顧及到很多的拍攝題材,也是符合他本身類旁軸的設計;另外這個焦段可以兼顧到風光、人文和其他一些類型的拍攝,適用性還是比較強的。
不同焦段的版本的話,我們暫時還沒有這個計劃。不過 GFX 100RF 提供了變焦撥桿,可以實現物理裁切到 36mm、50mm 和 63mm 三個焦段。如果說使用者需要更加長焦段的話,可以使用這個功能進行變焦。
6、作為一台輕量化的 GFX 相機,GFX 100RF 相比前幾代來講使用者定位有什麼改變?
富士:
這款產品的使用者定位是全體使用者,我們過去的產品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我們也希望能夠讓更多人體會到中畫幅的魅力,所以這款產品算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使用者上手后,無論是在使用方面還是產品方面都不用考慮那麼多,這就是目前的市場上獨一無二的產品。
另外這款中畫幅產品也不同於其他可更換鏡頭的中畫幅相機,它更加的小巧,雖然還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口袋相機,但是這絕對是一台更多用戶願意拿出去的相機。
7、這款產品的發佈,是否已經達到了富士對於產品規格的預期?
富士:
從整個相機市場來講,這台機器的體積還是算大的;但是從中畫幅市場來講,這台機器就是目前市面上最小的中畫幅相機了,這也完全符合我們對於小體積中畫幅相機的預期,這也是為什麼不在機身里內置防抖,以及不裝光電取景器的原因。
總結一下,富士 GFX 100RF 在保證小巧體積的情況下,對於畫質性能也有很好的保證;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人體驗到中畫幅相機的魅力,也能體驗到富士相機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