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獨立思考的孩子,內心豐盈,想法豐富,聰明好學。在他們看來,學習就像玩耍,是輕鬆的、愉悅的,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學習,會根本不用父母催。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孩子不僅要解決試卷上的各種難題,在生活中也會與各種挑戰不期而遇。若想孩子日後活得輕鬆自在,就要從小點培養他的思考能力。
我發現小的時候,有過以下2種經歷的孩子, 才思敏捷,學東西非常快,解決問題的能力頂呱呱。
1.聽過很多故事,讀過很多書
一位智者曾說過,“一個人是他讀過的所有書的總和”。這個世界很大,你的腳步很小,你不可能走遍所有地方,經歷過所有事情。
然而通過讀書,我們可以與智者隔空對話,吸收他們的思想、知識和經驗;同時可以不出門就飽覽世界各地的風光,間接體驗不曾經歷過的生活,體味千百種人生。
都說太陽底下沒新鮮事,當你飽覽群書,什麼的事兒都見過,對於未來發生的怪事,你就見怪不怪了。
豐富的經驗和知識,是你的底氣,即使遇到再大的難題,你也有信心去解決,因為你腦中記載的“樣本”太多了,總能拿出一兩個來做參照。
孩子自會爬會走起,就能每天聽到媽媽給他講故事,接觸到不同的書,那麼在他的潛意識裡面,就會種下各種正向的信念:
媽媽很愛我,因為她會不厭其煩地為我重複讀一個故事。讀書是愉悅的,我喜歡讀書。書讓我與這個世界有更多的連接,我想瞭解更多,做得更好……
你不需要口頭告訴他,讀書有多重要,只需要準備足夠的藏書,用自己的嘴巴給他講故事,營造讀書的氛圍就行。
漸漸地,他聽過的故事,看過的書,都會留存心底,成為優質的養料,滋養著他的大腦,日後上學當他拿到課本時,會有種熟悉的感覺,學習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2.有過許多“我做到了”的經歷
毫不誇張地說,孩子的自信心、專注力和動力,都是通過不斷積累的小小的成功經驗而獲得的。
因為每當孩子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整個神經系統都會得到深化,當量變產生質變,就能獲得一個積極而高效的大腦,塑造出一個正面的自我形象。
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很高,是沒有任何事難倒他的,因為他相信自己“我很幸運”、“我有價值”、“我能行”。內核這麼穩的人,他遇到問題還會驚慌嗎?
所以,要開發孩子的智慧,首先要讓他經歷足夠多的成功,把大腦的各路系統跑通,創建一個記載著種種正面信念的資料庫,這樣日後起心動念、說話做事,才有高頻的能量去助力自己。
那怎麼説明孩子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呢?
①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經歷諸如“我能自己穿鞋”、“我能把自己的襪子洗乾淨”、“我能收拾好玩具”的小事,體驗獨立做成一件事所帶來的成就感。
②豐富孩子的生活樣態,提供多種體驗,讓娃找到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以及想做什麼。
最省錢的辦法就是帶他去戶外玩耍,大自然里有很多新鮮事物,能點燃孩子的好奇心,讓他情不自禁地去嘗試、探索和挑戰,經歷無數個“我做到了”。
③找到喜歡的領域之後,提供條件讓孩子深入研究。譬如,孩子喜歡燕尾蝶,那你給他買一本圖文並茂的書,書瞭解了一圈之後,就帶上捕蟲網、放大鏡等工具,讓孩子接觸真正的燕尾蝶。
當書中的內容與現實聯繫起來,孩子會異常興奮,展開一輪又一輪的探索,持續體驗求知帶來的喜悅。孩子的喜好也許會變,但這些觸動內心的經歷,會實現它的價值:深化思維,升級孩子的大腦系統。
④分解任務。難度與孩子的能力相匹配,只要稍微努力就能做到,孩子自然會有更多的成功體驗。
示例:孩子想把一首古詩背下來,可是怎麼也記不住,那你可以讓他今天記一句,爛熟於心后,第二天再教第二句。
記住,看到孩子取得成功(進步),不管多小,記得肯定他!
一棵樹的成長,至少需要十年的光陰。教育孩子就像種樹,需要從長計議,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向下紮根,吸收足夠的營養,才有機會成為參天大樹。
所以,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一定要從小讓他多聽故事多讀書,去積累更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