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材與健康管理的過程中,我們會隨著相關經驗的積累而意識到肌肉的重要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我們成年以後,身體各項功能就會在達到一個頂峰之後開始以緩慢的速度下降。肌肉也不會例外,在沒有積極干預的情況下,從30歲左右開始,肌肉就會慢慢流失,到了40歲以後就會更加明顯,而肌肉的流失也是身體衰老的明顯標準之一,由於肌肉的流失也會給我們帶來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想要對抗衰老,想辦法留住肌肉就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時,我們也要有信心,因為只要有肌肉生長的條件,肌肉是完全可以逆生長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因為而放緩衰老的速度,保持相對年輕的狀態。這也是接下來要說的事情。
為什麼說肌肉流失是衰老的重要原因呢?接下來就從不同的角度來說一說由於肌肉的流失給我們帶來的不同問題。
1.中年發福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基礎代謝也會在達到一個峰值之後開始下降,其速度為每十年2-3%,除了年齡以外,肌肉的流失也是導致基礎代謝下降的重要原因,在肌肉開始流失之時,其速度非常緩慢,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與年齡的增加,到了40歲以後肌肉的流失速度就會加快,這就會導致基礎代謝進一步下降,有研究顯示,肌肉量每減少10%,基礎代謝率就會降低約7%,而基礎代謝所產生的消耗佔據著總體熱量消耗的60%以上。
所以,即使我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只是因為基礎代謝的下降也會導致中年發福的問題出現,而肌肉的流失則是導致基礎代謝下降的重要原因。
2.身材的走樣
除了中年發福以外,身材上的變化也與肌肉的流失有關,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肌肉就是線條,肌肉量的多少直接決定著身材的線條感 ,隨著肌肉的流失,到了中年階段,即使我們可以保持體重不變,體脂率也會因為肌肉的流失而發生變化,也就是肌肉減少了,脂肪增加了,而同樣品質的脂肪與肌肉在體積又有著很大的差異。
所以,人到中年,就會出現體重不變看起來卻胖了的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的身材也會失去緊致的狀態,出現走樣變形,失去線條感。
3.關節與骨骼變是脆弱
肌肉有著保護與骨骼的作用,然而隨著肌肉的流失,關節就會失去肌肉的支撐與保護,從而容易受傷,特別是膝關節更會受到肌肉流失所帶來的影響,對於骨骼而言同樣如此,肌肉的流失會導致骨骼失去生長的條件,因為肌肉的收縮和舒張會對骨骼產生一定的應力刺激,這種刺激對於骨骼的生長和維持正常的骨密度至關重要。當肌肉流失時,這種刺激減少,骨骼的新陳代謝受到影響,骨量逐漸減少,骨密度降低。
在年輕之時,由於身體條件良好,肌肉流失又不算明顯,我們不太會感覺到由於肌肉流失所帶來的相關問題,但是,到了中年以後,這些問題就會慢慢顯現,特別是女性,在中年以後就會面臨著更年期的到來,這就會進一步增加骨質疏鬆發生的風險。
4.運動能力下降
肌肉是身體動力的源泉,會幫助我們完成各種運動或者是日常活動,而肌肉的流失就會導致肌肉力量訓練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導致身體平衡能力與穩定性以及協調能力的下降,慢慢地,關節的活動範圍就會縮小,一些原本簡單的活動或者是動作就會變得困難,這就會讓我們的活動變得遲緩,同時又會增加摔倒的風險。
如上所述,由於肌肉的流失會給我們帶來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問題,但是,由於肌肉流失的速度會經歷一個由慢到快的過程中,是一個不斷積累的變化,在起始不會給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但是當影響出現之時又會相對明顯,所以,想要留住肌肉,最好是在年輕之時做起,不過,這也不意味著中年以後開始重視就沒有效果,因為肌肉的生長與年齡無關,只要它生長的條件存在,就可以實現肌肉量的逆生長,從而增加我們的肌肉量,那麼,肌肉是如何生長的呢?想要留住肌肉,又應怎麼做呢?
1.肌肉生長的過程
肌肉的增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神經-肌肉的適應性、肌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等多個方面。
簡單說,肌肉生長的過程就是肌肉受到微小的損傷來觸發身體的修復機制,然後再通過充足的營養的充分的休息,促使肌肉纖維的增生和肥大,從而實現肌肉的生長。所以,想要肌肉有效生長,就要為肌肉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2.如何留住肌肉,為肌肉的生長創造條件
如上所述,我們大概瞭解了肌肉生長的過程,所以為了留住肌肉,就要為肌肉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此時就要從幾個方面入手。
說到對肌肉的刺激,不管什麼形式的運動都或多或少地有效果,但是最佳選擇就是力量訓練,這樣我們可以有目的的對肌肉形成針對性的刺激,來為肌肉的生長創造條件,並且,為了不斷地刺激肌肉的生長,還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不斷增加重量,當同樣的重量可以輕鬆完成之時,就應考慮增加重量。
當然,還是那句話,為了提高力量訓練的效率,要重視對大肌群的訓練,重視複合動作,當然,還要注意的是要讓全身肌肉協調發展。
營養,特別是蛋白質是肌肉生長的重要條件,蛋白質是肌肉修復與生長的原料,在肌肉生長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所以中,在日常飲食當中,要重視蛋白質的攝入,特別是在減脂期間需要控制飲食的情況下更要重視蛋白質的攝入,這有利於降低肌肉流失的風險。一般情況下,每天要攝入的蛋白質的量為1.2-2克/每千克體重,並且要選擇優質蛋白,比如瘦肉、魚蝦、大豆,等,並且要合理分配在一日三餐當中。
除了蛋白質以外,碳水化合物也是不可或缺的,從功能上來看,碳水化合物除了为身体提供能量以外,還有著節約蛋白質的作用,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就會增加肌肉流失的風險,一般情況下,每天攝入的碳水化合物量大概在全天總體熱量的45-55%左右,並且也要做到種類的多樣化,要注意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增加粗糧的攝入比例。
3.足夠的休息與睡眠
要知道肌肉並不是在訓練過程中生長的,而是在休息的過程中,特別是睡眠當中生長的,高品質的睡眠有助於身體分泌生長激素,從而修復受損的肌肉組織,促進肌肉纖維的生成。所以,為了肌肉的生長,應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做到每天至少7小時的睡眠時間,來為肌肉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除了睡眠以外,在日常訓練過程中,還要合理安排訓練頻率,給肌肉留住充分的休息時間,避免訓練過程與運動過度所導致的疲勞和損傷,這也是肌肉生長的必要條件。一般情況下,每個部位一周安排1-2次的訓練時間就可以滿足我們的訓練需求。
綜上所述,留住肌肉對於對抗衰老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並且我們也完全可以 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增加自己的肌肉量,當然這需要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合理的飲食、規律且足夠的力量訓練,合理的休息與恢復,等等。不過,我們還要知道的是,肌肉的生長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堅持與不懈的努力和足夠的耐心才可以。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