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隋唐時的馮、冼氏是嶺南史上第一豪門望族?
更新于:2025-04-02 15:07:31

本文轉自:茂名日報

冼夫人文化研究

為什麼說隋唐時的馮、冼氏是嶺南史上第一豪門望族?

鄭華星  在嶺南歷史的長河中,不同時期湧現出諸多顯赫望族,而梁、陳至隋唐年間的馮、冼氏家族尤為奪目,恰似一座巍峨聳立、難以逾越的高峰,雄踞嶺南大地,並在隋唐兩朝達到榮耀巔峰,堪稱當之無愧的嶺南史上第一豪門望族。這一非凡成就的背後,冼夫人這位傳奇女性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她被尊稱為“嶺南聖母”“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如今馮氏後人親切地稱她為“祖婆”(海南地區稱“婆祖”)。

  冼夫人出身於嶺南俚族的顯赫首領世家,自幼便展露卓越的領導天賦,在俚族中威望極高。當時,民族隔閡深重,她卻毅然衝破世俗藩籬,與北方漢官馮寶聯姻。這場婚姻意義非凡,不僅是兩個家族的結合,更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交流融合的大門,為馮氏家族在嶺南紮根、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嶺南地區的進步注入全新活力。

  冼夫人一生歷經梁、陳、隋三朝,在複雜多變的政治局勢中,充分展現出“明識遠圖”的政治智慧,極為擅長協調統治階層與被統治階層的矛盾,贏得“上信下仰”的尊崇。梁太清二年,高州刺史李遷仕圖謀謀反,誘騙馮寶。冼夫人慧眼識破陰謀,勸阻馮寶,並率領將士喬裝成挑夫,突襲叛軍,大獲全勝,成功穩固地方局勢,家族聲名也隨之遠揚。陳太建元年,廣州刺史歐陽紈謀反,扣押馮僕為人質。冼夫人深明大義,不為私情所動,毅然發兵,與陳朝將領里應外合,擊敗歐陽紈,捍衛了國家統一和嶺南的和平,盡顯果敢與忠誠。隋朝建立後,冼夫人審時度勢,派孫子馮魂迎接隋朝官員,助力隋朝統一嶺南,結束了長期的混亂局面,使得家族成為朝廷與嶺南緊密聯繫的重要紐帶。

  在軍事領域,冼夫人堪稱“心勝力克”的典範,一生征戰“戰無敗績”。無論是面對李遷仕、歐陽紈,還是與陳霸先一同平定侯景叛亂,冼夫人皆戰無不勝。隋開皇十年,番禺少數民族首領王仲宣起兵反隋,包圍廣州城,韋洸戰死。冼夫人派孫子馮暄救援,馮暄卻因私情猶豫不前。她果斷將馮暄囚禁,改派馮盎出征。馮盎不負所望,擊敗王仲宣。冼夫人更是親自披掛上陣,督率各路軍隊,所到之處,叛軍紛紛投降。冼夫人囚孫平叛、始終與朝廷保持一致的大義之舉,進一步鞏固了家族在嶺南的軍事權威。

  冼夫人在促進民族融合方面同樣功績卓著。她與馮寶聯姻後,積極傳播漢族先進的生產經驗與文化禮儀,教導百越各部落“盡力農事”,宣導男耕女織,有力推動了嶺南地區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她還大力支援漢官“建城邑,開設學校”,鼓勵越人學習漢語漢字和漢族禮儀習俗,加速了嶺南地區的漢化進程,有效減少了民族衝突,促進各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正因如此,馮、冼氏家族成為民族融合的象徵,在嶺南各民族中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和強大的號召力。

  在地方治理上,冼夫人秉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堅持“首領有犯法者,雖是親族,無所舍縱”,致使“政令有序,人莫敢違”。番州總管趙訥貪婪暴虐,致使百姓多有逃亡甚至叛亂。冼夫人向朝廷彈劾趙訥,朝廷治罪趙訥後,她又不辭辛勞,親自持詔巡視諸州,安撫百姓,使社會秩序得以恢復。這種公正嚴明的治理方式,樹立起馮、冼氏家族的權威,穩固了家族的統治根基。

  冼夫人極為注重家道家風的傳承。晚年時,每逢歲會(兩廣、海南“年例”的由來),她便將梁、陳、隋三朝所賜物品陳列於庭院,然後告誡子孫:“汝等宜盡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賜物具存,此忠孝之報也,願汝皆思念之。”其中,“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既是冼夫人一生的處世智慧,也是她一生行事的高度總結與屹立不倒的法寶,其“唯用一好心”的精神流傳後世,影響深遠。冼夫人去世后,其孫馮盎秉承祖母遺志,堅決不獨立、不稱王,在隋末亂世中據守嶺南,保境安民。唐朝建立後,馮盎審時度勢,率部歸附,被任命為高州總管,封越國公。他協助唐朝治理嶺南,多次平定叛亂,使馮氏家族在唐朝時期依舊保持極高的地位和強大的影響力,成為唐朝統治嶺南的重要依靠力量。

  馮盎之子馮智戴同樣表現出眾。隋末唐初,他常隨父親前往洛陽,協助統領本部精銳部隊。隋煬帝死後,天下大亂,他隨父親率部返回嶺南,與父親會師,各酋帥共同推舉他們為首領,統轄部眾五萬,保境安民,嶺南得以平定。唐武德四年,馮盎歸附唐朝,馮智戴被任命為春州刺史。後來,有人誣告馮盎造反,為表明心跡,馮盎派馮智戴隨使者入朝侍奉皇帝。馮智戴入朝後,因其勇而有謀,善於安撫部眾,深受李淵讚賞。貞觀七年二月,唐太宗奉太上皇李淵之意,在未央宮設宴,命馮智戴與突厥頡利可汗一同侍宴。宴中,李淵命頡利起舞,又命馮智戴詠詩。馮智戴從容不迫,其珠圓玉潤的朗讀令眾人讚歎不已。之後,唐太宗聽聞馮智戴善於用兵,還精通占卜,便指著雲問他:“下有賊,今可擊乎?”馮智戴回答道:“雲狀如樹,方辰在金,興趣樹 九,擊之勝!”唐太宗對他的回答十分滿意,極為欣賞馮智戴的才能,遷任其為左武衛將軍。馮智戴憑藉自身能力,進一步提升了家族在朝堂的影響力。

  到了唐中期,馮氏家族的高力士在宮廷嶄露頭角。高力士幼年入宮,憑藉聰慧與忠誠,成為唐玄宗最為信任的宦官之一。他參與朝廷機要事務,在宮廷政治和外交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助力玄宗穩固統治。高力士的得勢,讓馮氏家族的榮耀延伸至唐朝權力核心,為家族在嶺南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援。高力士的母親是名將麥鐵杖後人,這樣的家族聯姻進一步拓展了馮氏家族的人脈網路,使其在當時的社會關係中根基更加深厚。

  馮氏家族的榮耀還體現在聯姻方面。馮子猷迎娶當朝宰相許敬宗之女,這場聯姻使馮氏家族與朝廷核心權力階層建立起緊密聯繫,在政治資源獲取和家族事務處理上擁有更多優勢。而馮氏家族第六代孫女嫁與唐太宗孫子朗陵王李瑋,更是彰顯出家族在當時社會中的崇高地位,進一步鞏固了馮氏家族在唐朝的影響力。

  唐玄宗天寶年間,馮崇債時任振州別駕,馮若芳為萬州大首領。鑒真東渡遇風漂流至海南島振州時,馮崇債派遣四百多兵卒迎接,將其安置在大雲寺,邀其舉辦授戒大法會,支援重修寺廟。隨後,他自備八百甲兵,耗時四十余日護送鑒真至萬州。馮若芳富甲一方,恭敬供養鑒真三日,並贈送大量香料。之後,馮崇債繼續護送鑒真北上崖州。這一資助行為充分體現了馮氏家族在當地強大的號召力、雄厚的財力,以及對佛教文化交流的支援,從側面也反映出馮氏後人始終謹遵“唯用一好心”的祖訓。

  此外,馮氏家族在嶺南擁有龐大的田莊和眾多部曲,掌控著豐富的土地資源,田莊遍佈各地。部曲平時從事生產勞作,戰時則組成武裝力量,是家族維護地方秩序、抵禦外敵的有力保障。同時,馮氏家族與嶺南其他名門望族廣泛聯姻,進一步鞏固了在嶺南的地位和勢力範圍。其影響力深入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

  在君主專政制度下,冼夫人歷經三朝十三帝,加之嶺南複雜的政治環境,稍有差池,便可能導致整個家族迅速衰敗,甚至萬劫不復。以陳霸先為例,陳朝初立,陳主陳霸先與冼夫人從“戰友”轉變為“君臣”。陳霸先忌憚冼夫人的軍事才能與實力,又聽信身邊大臣谗言,心中開始醞釀對嶺南馮冼氏家族不利的計劃。而冼夫人獨具超凡識人之智,早已洞察陳霸先的心思,搶先一步派年僅九歲的兒子馮僕,率領嶺南各部落首領前往丹陽朝見陳霸先。陳霸先疑慮頓消,一時高興,還封馮僕為陽春郡太守。冼夫人此舉極為巧妙,不僅化解了陳霸先心中的疑忌,雙方在天下人面前皆順理成章、十分體面,連史家都難以挑剔。

  從冼夫人衝破民族隔閡與馮寶聯姻,助力國家統一;到馮盎、馮智戴在政治舞臺上的卓越表現,再到高力士在宮廷的顯赫地位;從馮氏家族通過聯姻拓展人脈,到馮崇債、馮若芳資助鑒真東渡展現實力,馮、冼氏家族在隋唐時期全方位展現出卓越實力,在多個領域產生深遠影響。他們當之無愧地成為嶺南史上第一豪門望族。冼夫人的傑出貢獻,也使得馮氏家族中的馮盎、高力士等一眾人物得以青史留名,這是家族無上的殊榮。

  國人自古秉持道德潔癖,在嚴苛的儒家道德觀念下,稍有瑕疵便會遭到史家、文人以及“衛道士”們的口誅筆伐。尤其是女性參與政治,本就是破天荒之事,若僅作為嶺南世襲首領倒無大礙,一旦與中央產生聯繫,便極易受到質疑與排斥。因此,冼夫人所處環境的危險與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位高權重的冼夫人一旦踏入政治核心,便如同登上一輛只能前行的死亡時速快車,毫無回頭餘地,在時代潮流裹挾下,稍有差池便會被碾碎或湮滅。歷史上建功立業者不在少數,但有的不被當時認可,有的經不起時間考驗,往往落得生前身敗名裂或身後毀譽參半的下場,生前身後能同時受到朝野共同欽仰、推崇,史志一致褒揚的人物少之又少。綜觀人類歷史,冼夫人獨一無二,能享千年萬民祭祀也就不難理解了。她還帶領馮氏子孫登上歷史舞臺,華麗亮相,光采奪目。

  單憑這一點,馮冼後人想想都應自覺臉上泛光。(作者系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會創始會長)

辣語
辣語
2025-03-26 13:20:13
穿十天鞋底脫膠 換!
穿十天鞋底脫膠 換!
2025-03-26 1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