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愛發脾氣,不愛思考,容易放棄。這是目前很多家長反映的問題。為什麼孩子會有這些不良習慣呢?在我和許多教育專家的交流中,我們發現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父母常說出一些話語,這些話語雖然表面上看似無害,但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和心理。
1. “你怎麼那麼笨啊?”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和天賦才能。如果我們經常對他們說“你怎麼那麼笨啊?”,就會給他們灌輸一種錯誤觀念: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做好事情。從而讓孩子失去信心、動力和成就感。
2. “沒用!”
當孩子努力嘗試做某件事情失敗時,很多家長會使用“沒用”來評價他們的努力。這個評價會使得孩子產生放棄、絕望等消極情緒,並且陷入了以後再也不願意嘗試新事物的惡性循環中。
3. “別人家小明/小紅比你厲害多了!”
把別人作為標杆來衡量自己是非常錯誤且有害的行為。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在學習和成長方面有各自不同的步伐與程度,因此將別人作為標準來衡量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缺少某些東西或者被其他人超越。
4. “我告訴你幾次了!還要我重複多少次?”
當我們反覆責備並大聲斥責孩子時,他們可能會進入到防禦狀態中去,並逐漸變得麻木甚至失去感受力。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採用耐心引導、啟示式教育等方法説明其更好地理解內容與積極應對問題。
5. “做完功課才能玩!”
如果我們總是把玩具遊戲視為一個獎勵機制來管理老年兒童, 那就不能鼓勵他們主動探索知識並培養學習興趣; 此外, 這種管束方式也可能導致 學業成績下滑或者增加沮喪感.
6. “大男人/女人不哭!”
無論男女性別如何, 每個人都需要釋放壓抑內心情感及壓力; 而禁止表達真實想法僅會造成負面影響並限制其開展社交活動 。 另外, 我們也需要藉此機會告知其如何正確處理負面情緒
以上這6句話雖然看似平淡無奇,但卻潛藏著許多壞處。我們認真審視自己日常生活里所說出口同樣重要; 在接下來與您互動過程中 , 我相信您也可以從我的經驗分享及建議支招中找尋到更好地促進親子關係發展之道 。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