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油少鹽”吃錯了?醫生:炒菜時盡量做到4點,疾病會遠離你
更新于:2025-03-26 08:30:00

每天都在提醒自己少油少鹽,少吃高脂高鹽的食物,想著這樣就能遠離一切疾病

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僅僅做到少油少鹽,並不意味著健康的飲食習慣。

其實,炒菜時的細節決定了健康與否,錯誤的烹飪方式不僅不能達到健康的目標,反而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健康隱患。

近年來,關於油鹽攝入過多引發的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討論不絕於耳。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少油少鹽”,期待能保持身體的健康。

雖然這一方向正確,但過度依賴這個口號,反而可能做錯了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卻非常關鍵的事。

因此,醫生提醒,想要更健康的烹饪,除了“少油少鹽”,炒菜時應該做到以下四點,否則很可能事倍功半。

油,作為烹飪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少了就少了香氣和味道,缺了油的“滋潤”,口感立刻大打折扣。為了健康,大家普遍都選擇了“少油”。

但是,油的種類有講究,錯誤的油脂選擇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健康隱患。你可能知道橄欖油、花生油等植物油比較健康,但“健康油”也不是無限量使用的。

橄欖油雖然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能説明降低壞膽固醇(LDL),減少心臟病風險,但它並不適合高溫油炸。

橄欖油的煙點較低,一旦油溫過高,油中的健康成分反而會被破壞,甚至可能釋放出有害物質。

所以,炒菜時如果使用橄欖油,最好將火候調低,避免油炸煎炒等高溫烹飪方式。

科學研究表明,過高的油溫會導致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氧化生成對身體有害的自由基,這樣反而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市面上一些植物油(如玉米油、大豆油)雖然被廣泛使用,但含有較高的Omega-6脂肪酸,若攝入過多,可能會引發體內炎症反應,甚至導致動脈硬化等問題。

因此,油的選擇也需要根據烹飪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對於低溫烹飪,橄欖油、亞麻籽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炒菜等高溫烹飪,則應選用煙點較高的花生油或菜籽油。

在提倡少油少鹽的同時,很多人往往忽視了食材搭配的重要性。單單少了油和鹽,並不意味著飲食健康。事實上,合理的食材搭配,才是保證營養均衡的關鍵。

例如,在炒菜時添加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如菠菜、胡蘿蔔、洋蔥等,可以促進腸胃蠕動,説明排毒,預防便秘,降低腸道癌症的風險。

而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材,如雞胸肉、豆腐等,可以幫助增強肌肉、修復細胞、提高免疫力。

與此同時,盡量選擇季節性的食材,這不僅能確保食物的新鮮度和口感,還能有效避免因長期食用某些特定食材帶來的營養過剩或不足問題。

長期食用過多紅肉、油膩食物,會增加體內不必要的脂肪沉積,加重心臟、肝臟等器官的負擔,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科學研究表明,長期高脂飲食與心臟病的發生有顯著相關性。

而食材的多樣化,不僅僅是為了營養的平衡,還能讓每一頓飯都充滿新鮮感,避免因過於單調的食物而產生的挑食問題。

多種蔬菜水果的搭配,不僅能有效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增強抗氧化能力,還能促進新陳代謝,防止體內毒素的堆積。

炒菜時的火候,實際上是非常講究的。很多人認為“火力越大,炒得越香”,於是開大火炒菜。

但事實上,過高的火候不僅會讓油溫過高,破壞油脂中的健康成分,還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如丙烯醯胺、苯並芘等。

研究發現,丙烯醯胺是一種致癌物質,過量食用可能增加患癌的風險。

而苯並芘是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已知對人類致癌”的物質,長期攝入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病、癌症的風險。

另一方面,火候過低,則可能導致食材中的營養成分無法完全釋放,導致食物不夠美味,甚至影響營養的吸收。

例如,炒菜時火候太低,蔬菜中的維生素C和一些水溶性維生素可能就被大量浪費掉,減少了膳食的營養價值。

因此,醫生建議炒菜時要保持中小火,逐步調節火力,使得食材能夠均勻受熱,保證食材的口感和營養的最大釋放。同時,炒菜時應避免過度加熱,保持菜餚的原味與營養。

減少食鹽的攝入對保持血壓正常至關重要。高鹽飲食是導致高血壓的罪魁禍首之一,過量的鈉攝入會增加血管的負擔,導致心臟病、腦卒中等一系列嚴重疾病。

然而,少鹽並不等於完全不加鹽。在炒菜時,鹽的使用量應當嚴格控制,過量的鹽會加重身體的排水負擔,增加腎臟的壓力,而適量的鹽能提升食物的味道,讓人體能夠吸收一些必要的礦物質。

與此類似,油的使用量也不能“少到極致”。適量的油脂對身體至關重要,尤其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健康油脂,它們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説明降低膽固醇水準,維護心血管健康。

長期缺乏必要的脂肪,可能導致體內激素水準失衡、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工作。

此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低鹽飲食雖然有助於控制血壓,但長期極低鹽的飲食可能引起鈉、鉀等礦物質失衡,反而引發其它健康問題。

因此,在減少鹽的同時,可以通過使用天然調味品(如香草、檸檬、胡椒等)來增加食物的風味,既能避免鹽分過多,又能保證美味與健康。

通過這四點的細節調整,炒菜不僅僅能做到“少油少鹽”,還能夠讓每一餐都成為一場對身體的“養護”,幫助遠離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疾病,享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書目

[1]王效華,韓世範,丁志英,等.不同飲食模式與癌症發生發展關係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24,38(21):3846-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