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改造項目位於北京城東的一間微型公寓住宅,室內面積僅30余平米。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改造,在有限的空間內,既保持寬敞的空間感受,又能滿足居住、休息、家務、閱讀等生活需求。同時,我們也期待這一改造方案能為同樣生活環境和空間尺度的人們提供一些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參考。
原始空間擁有多面窗戶,東西北側均能採光,使得早晚的光線能深入房間。然而,由於隔斷牆的存在,光線被阻隔,且使每個區域顯得擁擠,空間動線也較為單一。
∇ 分析圖
首先,我們拆除了非承重牆,重新規劃了空間的功能佈局,通過置入一個方形木製體塊來劃分客廳、家政區及洗手間、臥室等區域。
∇ 分析圖
新增的木製體塊不僅劃分了空間,還形成了連接臥室與客廳的兩條走廊,讓光線、空氣和日常生活自由流通。為了進一步整合功能與形式,減輕木製體塊的沉悶感,我們設計了一個新的結構,將沙發、木製體塊及臥室“懸浮”起來,創造出輕盈、漂浮的視覺效果和動態的空間體驗。
木製體塊的一側走廊集合了馬桶間和淋浴間功能,兩個功能區完全獨立並共用一個推拉門。金屬材料的使用確保了防水功能的同時,與木質材料形成對比,豐富了空間的質感和趣味性。
另一側走廊不僅作為通道,還巧妙地收納了屋主的藝術品、日常書籍、音樂以及家政用品等,洗衣機和吸塵器也被妥善地安置在下方。
走廊末端的臥室面向窗戶,床的位置可以享受到每天的日出和日落。
在廚房區域,衣櫃、洗手池、冰箱被整合為一體,使用簡約、純粹、克制的材料搭配,不鏽鋼板與木材的結合解決了廚房操作的流暢動線。
入戶區域設有一個懸挑的收納櫃,以保持結構的連續性,並將“懸浮”結構延伸至入口,方便臨時放置日常小物。
入口區的照明主要依靠一盞壁燈,該燈採用木板和不鏽鋼板為主要材料,結合法蘭絨布進行光線過濾,而開關拉手則是屋主紀念日戒指,以此作為空間與生活的連接和指引。
∇ 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