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大家都看看:運動到底能不能長壽?用基本原理簡單地分析
更新于:2025-03-26 08:26:52

一個人的長壽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跟遺傳、性格、工作環境、生活習慣、偶然事件等密切相關,很難全面地說清楚。

最近,關於長壽大家出現了分歧。出現很多說法,有人認為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讓人長壽;也有人認為生命需要保養,用多了容易壞,節約著用的人不怎麼動的人長壽。甚至有人發現,有些酒鬼很長壽,我們村的長壽冠軍就是一個每天4餐酒的酒鬼。這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因此,我作此文,建議大家都好好看看。

本人認為,我們如果研究複雜的長壽,因為每個人都不同,沒有很大意義,但如果從長壽最基本的原理去分析得出結論,對每個人都可能有意義。

就如我們平時研究物體的運動,每個運動都非常複雜,根本說不清楚,但牛頓用3個運動定律就概括了。

我們知道,關於動物壽命最基本的參數是:心率。

動物的心臟,跳動總數似乎有一個限量,壽命與心率嚴謹地“反相關”:跳得快的壽命短,跳得慢的壽命長。如老鼠心率500次,壽命只有兩三年左右;貓狗平均每分鐘100次,壽命10多年;大象心率40次,壽命可達70歲;而最長壽的烏龜心率只有6次,壽命可達100年。而人類的心率平均為75次,平均壽命在70多歲。

明白了關於壽命的這個基本原理,我們就可以將長壽問題簡單化,轉化為簡單的數學問題。

那運動與心率是一個什麼關係呢?也是兩個相互制約的關係。一是運動的人平時心率低,二是運動時心率高。

那麼,要研究的問題僅僅在於:你每天的運動是增加了心跳總數,還是降低了心跳總數。如果增加了心跳總數,那就是不運動,或不這樣運動的好;如果是降低了心跳總數,那就是這樣運動的好。

我本人就是一個關於運動的人類的標本,我大概從15歲開始喜歡上了體育運動,從未停止,現在一周還要運動3-4次,我平時的心率約為60次,參加運動時的心率約為120次。

算我每天運動2個小時,運動時心率120次,那我一天的心臟跳動總數為:2*60*120+22*60*60=93600次。而我如果從小不運動,或不再堅持運動,心率會是人類的平均數75次,則我一天的心跳總數為:24*60*75=108000次。也就是說,我每天運動2小時的效果是:心跳總數減少了14400次。

用基本原理來分析,我的這種運動方式,是會延長壽命的。

很顯然,並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運動方式都會延長壽命。比如,如果你不是從小愛運動,或者你不是堅持運動,你的心臟功能沒有因運動而提高,基礎心率並沒有因運動而降下來,即使每天運動1小時,也會增加心跳總數。又比如,就算我這樣因運動而降了心率的人,如果每天運動超過4小時,或是進行心率超過180次的劇烈運動2小時,也會增加每日心跳總數。

這也是大家迷惑的:有些長壽老人,終生不愛運動;而有些運動員,並不長壽的底層邏輯。並不是長壽就在於靜止,也並不是一運動就長壽。

當然,明白人都懂,這是關於壽命的一個基礎的原理,並不能代表完全線性地決定某個人的壽命長短。但拿到整個人類來作出面上的結論,肯定是準確的。

每個人都可以算一算運動對自己每日心跳總數造成的盈虧,來決定:單單從壽命上考慮,自己是否需要運動?該如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