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男子堅持不吃晚飯,降血脂、軟化血管,半年後身體狀況如何?
更新于:2025-03-26 09:31:39
那麼,長期不吃晚飯,對人體有啥影響呢?
長期不吃晚飯首先傷害的便是胃。
胃通過分泌胃酸消化食物,到了飯點了,你的胃裡沒有東西可以消化。
胃分泌了胃酸,就會跑去傷害胃黏膜,降低人體基礎代謝影響代謝速度。
胃裡沒有食物,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還會讓人感到疲勞、四肢無力,影響夜間睡眠。
人經常處於饑餓狀態,體內細胞也會呈現萎縮狀態,沒有能量就沒有工作的動力,吞噬有害細胞能力也會隨之下降。
同時,器官營養供應不足,還會使人的抵抗力下降。
所以,有些人以為不吃晚飯是減輕腸胃負擔,但實際情況卻並不是如此。
不吃晚飯與血脂,血管健康也沒有直接的關係。
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晚上少吃高脂高糖的食物,這樣就能夠減少血液內的脂類物質,預防高血脂問題。
///
那麼,晚飯怎麼吃才健康呢?
- 晚餐主食盡量粗雜糧搭配,多吃綠葉蔬菜,菌菇類、薯類食物等低熱量食物,同時還能補充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增加飽腹感。
- 晚餐時間不宜過晚,盡量在下午6-8點左右吃完,吃飯不要過快,盡量細嚼慢咽,控制在20~30分鐘,以免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引起發胖。
-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能量供應,建議早中晚的比例可以分為30%、40%、30%,避免早飯湊合、晚餐豐盛的情況。
- 晚餐要規律,主要是吃飯的時間要盡量固定,這樣腸胃也會有一個固定的工作模式,到點了就分泌胃酸,如果今天晚上6點吃,明天晚上9點吃,就很容易導致胃腸道紊亂,影響胃酸的分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 總之,晚餐要吃,但也要吃對吃好,盡量選擇一些能讓消化道負擔較小的食物,比如易消化的,低熱量的食物。
- 這樣既不會增加腸胃負擔,也有助於血脂、血糖等指標的穩定,從而降低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