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職場的時間管理?
更新于:2025-03-26 08:13:48

時間管理,不管什麼時候都是特別熱門的話題。

因為,對很多職場人而言,他們往往在竭力追求著時間的投入產出比,永遠想著如何能最大化的利用時間。

很多其他資源說是稀缺,其實大部分可以通過間接的方式找到替代品或是再生,但唯有時間這個資源是絕對剛性的,人生不過三萬天,過一天就是少一天。

而且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一天就24小時,一年就365天。

誰能更高效地利用好這些時間,當然就能收獲得更多。你的工作、興趣、娛樂、陪伴家人、遊山玩水,這些事情所花的時間全都是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池子里舀水,你舀掉一勺就少一勺,

所以,如何去分配那些被舀出來的水,自然也就是今天我想聊的話題:

如何做好職場的時間管理?

 1

時間管理本質上

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可能以往,當你看到很多文章在聊“時間管理”這個話題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在告訴你:

如何使用各種各樣的時間管理技巧。

比如大多數的時間管理方法,是建議你給自己弄一個計劃表,每天把要做什麼事都按部就班地列好,幾點幾分做什麼都寫清楚,然後就動用你魔鬼般的自控力好好執行就好,執行的時候每件事花了多長時間最好都記下來。

說實話,這種方式不能說沒用,但在這些方式之前,我想你更應該瞭解一個關於“時間管理”的元問題,就是我們在討論“時間管理”的時候,我們真正在討論什麼?

這句話看起來有點繞口,但確實值得我們去好好思考。

時間管理的本質,其實是在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實際上,其實我們遠比想像中的更容易分散注意力,遠處的汽車喇叭聲、電腦微信的消息提醒聲、剛剛手邊響起的陌生號碼來電聲、讓你思緒停不下來的音樂唱片聲,人的大腦總是在不斷地接收著海量的資訊。

所以,你要明白的是,在管理時間之前,最重要的是:

訓練自己並清楚地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怎樣去聚焦和量化要事,並以此去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比如,每週一的早上,我都會提前半個小時到公司,並且花15分鐘,更新本周進展和計劃,列出本周重點工作事項,並以此為基礎,制定“本周計劃”。

每週五晚上,再抽出15分鐘寫本周總結,其實就是對本周的周計劃做梳理和復盤。

同樣,每天早晨寫好“當日工作”,每天下班前再總結“完成事項”。時間花費雖然少,但效果顯著。日子久了,就越發能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也明白職場上的事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2

為什麼不要用你的時間

去交換一切

我自己經常有種時間根本不夠用的感覺。

特別是剛剛刷完抖音關上手機螢幕的那一刻,那感覺簡直彷彿自己被時間拋棄了一樣,雖然說上帝分配給我們每個人每天公平的24小時,但其實你的時間在某種意義上不完全屬於你。

因為,大多數的我們需要把時間這種資源拿去與其他資源做交換,以換取生存。

比如用時間交換金錢,時間交換知識,時間交換快樂,用時間交換機會等等。

像時下大火的各類短視頻軟體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我們這些用戶的時間資源上才得以生存,這些APP是在與我們爭奪我們的時間,我們打開這些短視頻軟體,在上面刷視頻,他們獲得流量,即可賺取利益。

在這場戰鬥里,絕大多數普通人都輸了。

當這些運營商獲得了漂亮的年報數據和營業額之後,而留給普通用戶的永遠是無盡的空虛和被消耗殆盡而所剩無幾的時間。

前段時間看過蔡壘磊在公號里寫過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

你待在底層,會覺得人性很陰暗,你難以想像一個人怎麼可以為了那麼小的事情,一直花時間跟你糾纏和使絆。其實不是人性陰暗,只是他們的時間不值錢,精力不值錢,他們也沒什麼其他值錢的事情可做而已。

因此一個人待在底層越久,被浪費的時間就越多,產出效率就越低,因為你滿眼看到的都不是合作,而是互踩,無底線競爭,自己不行也不讓你行的這種low炮行為。

你說干這些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也沒啥大的好處,就是單純的不值錢,各種不值錢,時間不值錢,命也不值錢,你給個50萬他們就能替你去搏命,相反,可能就為了幾瓶牛奶幾塊麵包的小事,也能在大庭廣眾之下羞辱你。

其實我知道這些話很刺耳,可能也不太體恤大多數人,但你回頭想想,這話其實一點都不假。

比如說你的老闆花錢交換你的時間,把你的時間買過來,利用你的技能產生等額的價值,為公司打工。

老闆獲得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公司和更多的利潤,打工人呢?

不太多的金錢、非常疲憊的身體和看似豐滿但隨時失效的經驗。

我們的時間,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絕對屬於我們。

因為時間是一種資源,而且是人人都有但人人都覺得永遠都不夠的資源,對於強者而言,他們用各類APP搶佔你們的時間(讓你沉迷短視頻),用錢買你的時間(讓你給他們打工)。

而當一個人一旦習慣了用時間去交換一切的時候,他會發現自己的時間永遠不夠用,因為要交換的東西太多,而人的時間永遠有限,而最後的結局也只有兩種:

要麼讓自己陷入永遠一刻不得閒的奔忙狀態,

要麼讓自己的時間被榨乾直到最後被人拋棄。

 3

打磨時間顆粒度

把人生的軸線不斷拉長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時間管理,是從管理自己的時間意識做起。

就好比武俠小說里,要練就一門神功,底子最重要,一旦基礎打好了,其他的招式連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信手拈來。

而現在我們討論的“時間意識”,就是我們需要打好的基礎。

例如我們經常會覺得一天忙忙碌碌,到最後好像什麼也沒幹成。

歸根結底,對時間的使用上沒有任何概念可言。

在這裡,你不妨可以借鑒下劉潤老師提到的這個“時間顆粒度”概念:

時間顆粒度,就是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

簡單說,就是把時間打磨的非常細,細到如顆粒一般大小,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費。

所以說為什麼很多人看似並不守時?是因為他的時間顆粒度,過於粗獷。

當然,除了打磨顆粒度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之外,也可以在行動上做些調整,在這裡給你提供5個方式僅供參考:

1.找出重要時間段

在面對一件事情時,怎麼才能把身體調整到一種巔峰狀態,進而對時間進行高效的利用。

找到你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它的意思不是说每天找出最重要的2小時,其他時間都不重要了。它的意思是如何讓你在需要的時候調動自己的身體能量,迅速進入一種高效的工作狀態,這個時間當然可以是30分鐘、2個小時或是更多。

比如,我一天當中最好的精神狀態往往是在上午的7~11點之間,所以我一般會把重要的任務安排在這個時間段去處理。

2.樹立時間流觀念

時間管理上最大的坑就是:

誤認為每個人都有工作時間和生活時間,這兩個不同的時間團塊。

其實,時間是一個不間斷、不回頭的“河流”,做好時間管理的前提是把所有專案都納入同一個流里,特別是當你無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時候,只有優先順序排序,沒有重要性平衡。

3.每日寫工作計劃

不管是剛入職場的新人,還是職場老人,我都建議你養成每天寫工作日報的習慣,不為了給領導看,只為了培養自己的覺察和復盤能力。

一個進階的工作習慣,是每一個時間段自己拿出兩個小時,拉一遍重要事項清單。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計劃和清單一定要用能勾選的模式,每完成一項就打勾,這是你能給自己創造的一個“最小化正反饋”。

4.先做減法再做加法

比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先做減法,避開那些讓你不斷消耗時間又無法有效產出的工作。

比如為了省錢每天花三個小時擠地鐵,就不如咬咬牙住到騎車半小時就能到單位的地方,一兩年之後你因為工作投入度更高,而獲得的漲薪肯定能超越房租投入。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5.不要陷入過度完美

努力提高自己的容忍度,允許一些事情“60分就好”,有必要讓自己接受“先完成再完美”的想法。

比如內部開會用的PPT就完全不必費盡心思做很多動畫效果,能口頭彙報的就不準備文字材料,出會議紀要時信息準確比文字漂亮更重要。

很多事,一旦陷入過度完美,其實往往也就無從下手,甚至根本不想動手,這樣的案例我見過太多太多。

寫在最後:

在我以往的職場經歷中,一個職場人能自我培育並堅持的職業化素養,比如善於做時間管理,其實是一項非常難得的品質。

而時間管理的本質,就是理解、且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時間,

並在這個基礎上將每一分每一秒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高效做事的方法
高效做事的方法
2025-03-26 06:33:18
強者思維
強者思維
2025-03-26 06:59:52
人生關鍵思維
人生關鍵思維
2025-03-26 07:03:38
溝通如何同頻?
溝通如何同頻?
2025-03-26 0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