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12個小時精疲力盡,回家已經沒力氣了,但是他還想提升自己,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提升?
今天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部分網友對於這個問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我想來嘗試回答一下,大家也可以留言來一起討論一下。
首先,是精力管理。如果工作12個小時都是體力付出,回家沒有力氣了,那就需要去思考,你12個小時的付出和回報是否合理。一天24個小時,除去睡覺的8個小時,工作了12個小時,還留下4個小時可以用來安排提升自己的學習。但是,如果你都沒有力氣來安排這個4個小時了,要去思考這份工作12個小時的工作是否還值得繼續做下去。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12個小時消耗的體力只能在30歲之前可以維持,那麼你就要思考如果30歲以後做不了這份工作的時候該怎麼辦!
分析一下工作12個小時的工作,可能是送外賣或是開網約車。如果是送外賣,在你30歲之前,你一天送12個小時的外賣,每小時的收入30-50元,那麼一天360元,一個月收入可以過萬元。但是這樣高強度的工作,身體是否吃得消,在當下酷熱的天氣情況下,有沒有可能中暑或是有其他對身體不利的傷害??開網約車可能沒有那麼辛苦,但是如果長時間得不到休息,開車注意力下降,也會有一定的風險。
如果你短時間因為資金的壓力需要用身體去換錢,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這種工作。但是如果長期性的工作12個小時以上,我的建議還是需要從身體的角度出發,換工作。建議去選擇一部分有技能門檻的工作,讓這些技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做“時間的朋友”的技能,可以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走得更長。這就需要你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提前做好佈局。
另一個就是機會成本了。“機會成本”這個詞是經濟學里的一個術語。相同的時間里你選擇了從事A這件事,那麼這件事情的機會成本就是你放棄了去做B這件事情可能獲得的收益。換個說法,你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能夠讓效益最大化?這就是短期收益和長期收益的選擇和對比。最近聽了好幾本跟財富相關的電子書,都會提到巴菲特和芒格。他們的財富積累,就是選擇好股票,然後長期持有,讓時間去證明選擇的公司是有能力去讓他們的投資增值。職場也一樣。那些會因為技術提升,人工智慧出現后被輕鬆替代的工作,沒有核心能力進行壁壘和保護的工作,會很容易被更年輕的價格更便宜的工作力替代了。
提升自己,就需要制定計劃。最近一段時間寫了思維模型,就是針對如何有效進行學習進行的系統化整理和輸出。不管是PDCA的閉環,還是目標管理和時間管理的應用,都是提升自己需要進行目標和工具的整合。
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費曼學習法。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對他人進行轉述,直到對方聽懂了,理解了,說明你自己也真正掌握了相關的內容。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加上持續不斷的堅持,用PDCA循環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終有一天,你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
幾個跟學習和成長的思維模型連結推給你:1、思維模型:PDCA迴圈;2、思維模型:目標管理;3、思維模型:時間管理之四象限法則;4、思維模型:5W2H分析法;5、費曼學習法。
……
都已經聊到職業發展了,那就再聊聊未來3年的展望。有人給出五大忠告,你來品品說得有沒有道理:
一,往後三年都不要再去買房買車,寧可租也不要去買。首先,一年以後的房價止跌不漲,但你請放心,它不會暴跌,就是小刀割肉的慢慢去跌,以免造成市場的恐慌。未來的局面就是租房與買房享受同等的權利,房產稅和房屋租賃稅會同時出臺,到時候炒房客手裡的房子買也不是,賣也不是。
二,車子就更不要說了,未來燃油車將會退出世界舞臺,路上你是看不見燃油車的,全都是電動汽車。
三,全球金融危機將在未來的兩年內全面爆發,如果你不知道該提前做什麼,記住三囤原則,囤錢,囤黃金,囤糧食。不要問為什麼會去囤糧食,就是讓你百毒不侵。
四,花錢不要再大手大腳了,未來的錢會越來越難掙。
五,學會低調,以免惹禍上身。如果你再囂張跋扈,特別是那些月收入超過1萬的群體,即使你是打工人,也是屬於高收入群體,你心裏有點數。
……
本來想結束的,忽然看到了這個資訊,還是要說兩句!
不要輕易相信不需要花時間去學習什麼技能就可以輕鬆日入過千元或是月入過萬的專案。尤其是一些教短視頻讓你快速致富的,免費讓你學習炒股的。你想想那麼容易賺錢的話,他們還那麼費勁來教你幹嘛?還把賺錢的秘密到處說滿世界的講,可能嗎?
賺錢不容易,口袋一定要捂緊。沒能力別輕言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