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是人類最終極的夢想之一,而且是自人類擁有了智慧以來,最早出現的夢想。
是啊,世界多姿多彩,而如果沒有了生命,那一切也就與我們無關。雖然人類從很早的時候便開始了對於永生的追求,但無一例外,都沒有成功,而現在是人類有史以來與永生最為接近的時候,因為我們知道了人為什麼會衰老和死亡。
人體從內而外都是由細胞所組成的,所以人的衰老和死亡,本質上就是細胞的衰老和死亡,那麼細胞為什麼會衰老和死亡呢?它不是可以不斷分裂出新的細胞嗎?1961年,生物學家海夫利克做了一個實驗,他將人體細胞放在培養皿中,觀察細胞分裂的情況,結果發現,細胞的分裂是存在上限的,大概在50次之後,細胞便停止了分裂,以此證明了細胞的分裂次數是存在著上限的,後來這一上限又被稱之為海夫利克極限。
細胞的分裂次數為什麼存在著極限呢?
因為細胞內最為重要的就是細胞核,在細胞核中存在著遺傳物質DNA,細胞在分裂的過程中就要進行DNA的複製。DNA的複製過程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它可能出現錯漏,一旦發生錯漏,變異的細胞就會出現,也就是說DNA的複製次數越多,出現錯漏的概率也就越大,於是一種限制分裂次數的機制就出現了。在染色體的兩端存在著一種被稱為“端粒”的物質,細胞的每一次分裂都會導致端粒的縮短,當端粒消耗殆盡之時,細胞也就無法再繼續分裂了,機體也就無可避免地走向了死亡。
這種機制看似殘酷,但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機制的存在,生物才能變得越來越好,因為生物的演化要依賴於繁衍,可如果沒有死亡,那麼也就沒有繁衍,所以死亡是一件對個體殘酷,但是對整體發展有益的事情。
端粒的長短決定了細胞的分裂次數,而細胞的分裂次數就決定了一個生命的極限壽命,人體細胞的分裂週期平均為2.4年,按照50次來計算,人類的極限壽命大概在130歲左右。
而有些生物的細胞分裂週期更長、次數更多,所以壽命也就更長,比如烏龜。可見,要想實現永生,就必須要打破這種對於壽命的限制機制,這可能嗎?當然可能,即便是現在,人體中也非所有細胞都存在分裂次數的限制,比如生殖細胞和造血幹細胞就沒有這種限制,它們可以不斷分裂,直至人體生命的終結。為什麼呢?因為在這些細胞之中存在著一種叫做“端粒酶”的物質,這種物質的作用就是修復細胞分裂中出現損壞的DNA,如此也就保護了端粒不會因細胞分裂而縮短。
既然端粒酶可以保護端粒不因細胞分裂而縮短,那麼只要我們將這種端粒酶注入到身體其它組織細胞之中,是不是就可以實現永生了呢?
理論上的確如此,但這可能並非通向永生的道路,而是通向死亡的道路。正如前面所說,細胞分裂次數的限制實際上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因為無限次的分裂就會導致錯誤出現概率的增加,所以正常的細胞會因此而轉化為癌細胞,而癌細胞之所以可怕,也恰恰是因為它沒有分裂次數的限制,可以無限分裂下去。癌細胞之中存在著大量的活性端粒酶,所以癌細胞會不受控制地不斷分裂複製,最終致使人體迅速走向死亡。反過來說,如果癌細胞之中沒有端粒酶,那麼癌細胞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靶向藥物,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簡單來講,靶向藥物的原理就是把癌細胞中的端粒酶作為靶向標記物,然後使用藥物抑制這些端粒酶的活性,沒有了端粒酶,癌細胞無法繼續分裂複製,自然就會走向死亡。
所以,現在人類所做的努力是如何清除細胞之中的端粒酶,而並非讓所有細胞都擁有這種端粒酶,因為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這其實有些諷刺,我們心心念念的永生細胞實際上就是我們深惡痛絕的癌細胞。從理論上來講,機體的永生是無法實現的,但藉助於未來科技,將人與機器相結合,從而實現永生倒是可行的,可如果真的實現了,又會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來,那就是沒有死亡,就不能有新生,人類的演化之路將會停止。當然了,人類也可以利用科技的主動演化來代替生物的自然演化,所以永生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