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些壞習慣,千萬不要阻止
更新于:2025-03-26 08:31:06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在孩子四五歲之前的這段時間,他們可能會展現出一些看似不好的習慣,但請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些壞習慣,你們千萬不能去強行糾正。大多數家長卻都誤解了這一點。

孩子有時會顯得認生、愛哭或者不願意叫人。如果家長給孩子貼上“膽小”、“沒禮貌”等標籤,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這些其實都是他們聰明的表現,說明他們能夠分辨出自己和他人的區別,以及熟悉和陌生的人。如果你在這個時候特別嫌棄他,或者強行干預,孩子的認生期就會被拉得很長。

孩子光腳到處亂跑,這個時候大多數家長,尤其是家裡的老人肯定會要求孩子穿上襪子、鞋子,但其實這是他們在獲得感覺統合刺激,也就是感統刺激,滿足大腦發育的需求。如果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的身體,阻止這種行為,反而會使孩子感統失調,大腦和身體不能協調發展,嚴重可能影響孩子將來讀書、寫字、日常運動。

小孩子喜歡在沙發和床上蹦跳,有的孩子喜歡扔東西。我家小朵在3歲的時候就已經蹦壞了家裡的一張床和一張沙發了,其實這種行為都是孩子大腦前額葉發育的需要,越蹦孩子的平衡感會越好,而扔東西的行為其實是孩子在進行空間探索的表現。這些“不規矩”的行為其實有助於孩子的腦部發育。當然,作為家長要注意的是在孩子蹦跳和扔東西的時候保證孩子的安全。

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給其他小朋友也是正常的現象。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家長會對四五歲的孩子教育:分享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分享巴拉巴拉,但是各位家長你們要知道,美德是道德層面的事情,孩子的道德意識建立一般要到7-8歲,你跟4、5歲的孩子要求道德層面的事情,不就是揠苗助長么。如果家長強行讓孩子分享,可能會破壞他們的物權意識和安全感,影響他們的成長過程,甚至可能導致他們長大後成為討好型的人格,無法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以上所述的這四個“壞習慣”,實際上是孩子在成長關鍵期的正常表現,家長們應該學會正確的引導和理解,而不應該強行干涉。記住,要想讓孩子長大后省心,就必須在他們小的時候多花心思去引導他們。學會引領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