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為了確保胎寶寶健康的發育,准媽媽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日常飲食情況。
然而,對於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媽來說,由於缺乏經驗,她們可能不太敏感於孕期身體上的一些變化。一些正常的生理反應,比如孕吐、尿頻等,可能並不被她們當作是胎寶寶正常發育的表現。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良的信號需要准媽媽們引起重視並留意。
如果在孕期准媽媽出現以下四種信號,很可能是胎寶寶出現營養不良,這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的!下面就跟馬姐姐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1、寶寶胎動過少
從懷孕的第四個月開始,准媽媽會逐漸感受到來自腹中胎寶寶的胎動。胎動的頻率和強弱會反映胎寶寶的健康情況。
一般情況下,胎寶寶的胎動呈規律性、間歇性、持續性,這些情況都表明胎寶寶的發育正常,營養和氧氣供應充足。
然而,如果準媽媽感覺胎寶寶胎動減少或次數過少,比如12小時內胎動不足10次,這就被視為胎動異常。
胎動異常可能表明胎寶寶出現宮內缺氧以及其他危險情況,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胎寶寶窒息死亡。因此,馬姐姐建議准媽媽一旦遇到胎動異常的情況,應立即就醫進行檢查,以排除潛在健康問題。
2、小腿頻繁抽筋
懷孕中後期,大部分的准媽媽都會經歷小腿抽筋的情況,這往往是由於體內缺鈣所致。
隨著胎寶寶的不斷生長髮育,對鈣質的需求也會逐漸增加。
當身體無法滿足胎寶寶對鈣質的需求時,胎寶寶就會從母體中獲取,從而導致準媽媽體內的鈣質不足。
專家建議:在孕早期,準媽每天需要補充800mg的鈣質,孕中期每天補充1000mg,孕晚期每天則需要補充1200mg。
因此,如果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出現小腿抽筋的情況,這是胎寶寶在提醒孕媽身體缺鈣,需要立即補充鈣質。
如果這種情況頻繁發生,很可能說明胎寶寶發育不良,准媽媽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3、體重沒有明顯變化
進入孕中後期時,胎寶寶開始迅速生長髮育。在這個階段,准媽媽的體重通常會直線上升。然而,如果準媽媽發現自己的體重沒有明顯變化,甚至呈下降趨勢,就需要引起注意了!這可能是胎寶寶出現營養不良的跡象。
4、準媽媽尿量較少
孕期准媽媽的尿量可以直接反映出身體是否缺水。許多準媽媽在孕期常常出現尿頻的情況,甚至一天上廁所十次八次都有可能。
因此,為了避免尿頻,一些準媽媽可能選擇減少飲水量。然而,我想說的是:減少飲水量會影響準媽媽的正常新陳代謝,降低免疫能力,並可能導致疾病發生,嚴重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
如何預防營養不良?
1、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攝入
在孕期,准媽媽需要確保充足的蛋白質攝入量。在孕早期,每天大約需要攝入2100千卡的熱量,孕中期大約需要2300千卡,而孕晚期則應保持每天攝入2300~2400千卡左右。
此外,準媽媽還可以適當增加蛋類、大豆類、牛奶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的攝入量。
2、按時補充葉酸
眾所周知,准媽媽在孕期補充葉酸可以有效預防胎寶寶出現神經管畸形。準媽媽可以在備孕期和孕早期開始補充葉酸,每天確保攝入400毫克。此外,準媽媽也可適量增加攝入一些富含天然葉酸的蔬菜,如捲心菜、西蘭花等。
3、確保維生素供給充足
胎寶寶的生長髮育需要充足的維生素供給。在日常生活中,准媽媽可以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進行補充。
如果準媽媽體內的維生素供給不足,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片,以確保供給的充足。
在孕期,胎寶寶的全部營養來源於母體。因此,准媽媽需要做好飲食規劃,並根據各個階段的自身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以促進胎寶寶更好地發育。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