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含量是香蕉的7倍!這種蔬菜抗炎、抗氧化、保護心血管健康
更新于:2025-03-26 07:40:47

王阿姨今年68歲,她對自己的健康十分重視,聽人說上了年紀的人容易缺鈣患上骨質疏鬆,開始在飲食上增加鈣攝入,同時還每天吃一片鈣片,這幾年一直都是如此。

但在最近,她發現自己總是感覺頭暈眼花、四肢無力,起先還沒太當回事,覺得可能是沒休息好導致的。直到有一天,她晨起后起床直接暈倒在了地上,家人發現後趕緊把她送去了醫院。經檢查,發現王阿姨體內的鉀元素含量低於正常值很多,暈倒正是因為缺鉀引起。

了解過往史后,發現王阿姨近幾年一直注重補鈣,卻忽略了鉀元素的攝入。再加上年齡大的人本身胃腸道功能就比較差,就更容易缺鉀了。之後,王阿姨在醫院進行了相關治療,很快就康複出院了。

一、人體中不可或缺的“鉀”

人體正常血清鉀濃度應該為3.5~5.5mmol/L,當數值<3.5mmol/L時即為低鉀血症。鉀是體內細胞間傳遞電信號的電解質,包括維持神經、肌肉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等。一旦體內缺鉀,會引起一系列的異常癥狀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本身就是低鉀血症的“高危人群”。

因很多老年人在上了年紀後會禁食、少食、偏食等,這些都容易讓鉀攝入不足;還有就是老年人胃腸道功能較差,身體對於鉀等營養價值的吸收率較低。本身罹患高血壓需要長期服用利尿劑的老年人,也容易讓鉀元素流失加速。

除此之外,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營養學部委員劉明表示,夏季天氣炎熱時人體會大量出汗,這種情況下容易導致鉀元素大量流失,讓身體缺鉀。

而且夏季食物很容易變質,食用了不新鮮的食物后導致腹瀉、嘔吐等癥狀,會讓身體失水嚴重、導致電解質紊亂,也會讓鉀流失。

二、身體缺鉀的5信號,很多人沒留意!

武漢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高明松表示,鉀元素對於心臟跳動、神經肌肉活動以及呼吸功能都有重要的意義。當體內缺鉀,會讓各個部位的細胞功能出現問題,甚至會導致心臟驟停。早期缺鉀時,身體出現的癥狀不明顯,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這幾個癥狀一定要注意。

1、四肢乏力

低鉀血症發生時會讓身體沒有力量,明顯感覺四肢乏力。尤其是靠近軀幹的部位,癥狀更為明顯,如胳膊覺得抬不起來,摸不到耳朵;腿抬不起來,邁不開步子等。

2、呼吸困難

缺鉀會導致肌肉無法正常收縮、放鬆,還可能出現痙攣,其中也包括呼吸肌肉,日常會感覺呼吸變得十分困難。

3、心率失常

體內鉀含量不足則會導致心肌興奮性增加,讓傳導性下降,引起心悸、心律失常等癥狀發生,嚴重的會誘發心臟驟停,威脅生命。

4、消化系統癥狀

缺鉀容易引起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等消化道癥狀出現,這些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胃腸道不適。

5、泌尿系統癥狀

缺鉀還容易引起尿頻、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統癥狀異常出現。

三、這種蔬菜的鉀含量是香蕉的7倍!很多人沒聽過

鉀元素其實通過日常的膳食就能補充到身體所需的量,我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人每日攝入鉀元素2000mg,預防慢性病的攝入量應達到每日3600mg

提到補鉀的食物,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香蕉。但其實富鉀的食物不僅僅只有香蕉,有一種蔬菜,它的鉀含量甚至要比香蕉高出7倍,它就是“蔬菜貴族”——冰菜。

冰菜是番杏科日中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在葉面、莖上有大量的泡狀細胞,內里有很多的液體,看起來形似水珠,太陽光照射下跟冰晶一樣,冰菜的名字正是因此而來。

冰菜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可耐寒、耐旱、耐鹽鹼,它屬於泌鹽植物。在鹽鹼條件下會吸收很多的鹽分,之後通過莖、葉表面的鹽腺排放到冰晶液狀泡內,就是我們肉眼看見的小水泡。

食用冰菜的時候會發現它的口感爽口嫩脆,放到嘴裏跟化開了一般,還有淡淡的鹹味。

冰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其內里的水分含量高達95%。同時是個鉀、鎂元素含量很高的蔬菜,100g冰菜的鉀含量高達1825mg,是香蕉的7倍之多。每日僅需要攝入100g的冰菜,即可滿足身體9成的加需求。

除了鎂鉀元素含量豐富外,冰菜內還有含鈣、鐵、鋅、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護心血管健康的作用。

此外,以下3類食物也可幫助身體補鉀。

• 穀物:穀物種子內的鉀元素含量很豐富,每日攝入50~150g可讓身體獲取150~400mg的鉀元素。

• 薯類:如土豆、番薯、芋頭等食物內的鉀元素也很豐富,日常可每日一餐有這些食物。

• 果蔬:果蔬也是身體主要的鉀來源之一,建議每日攝入至少300g蔬菜、200g水果,盡可能保持攝入的多樣化。

鉀元素對於健康而言非常重要,日常一定要注意膳食均衡,不要盲目只補充某一種營養元素。

參考資料:

[1] 《【健康科普】為什麼說老年人群應當注意補鉀?》.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2024-04-17

[2] 《身體缺鉀的4個信號,很多人沒留意!3類食物可補充》.廣東疾控 2024-07-24

[3] 《鉀含量是香蕉的7倍!這種蔬菜抗炎、抗氧化、保護心血管健康,很多人都沒吃過》. 科普中國 2024-08-2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