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浙江的朱真,今年40歲就被確診為宮頸癌。
其實早在五年前,她就在一次體檢中查出癌前病變,但由於身體沒有其他異常,她以為沒啥事,也就忘記了。直到今年1月,她逐漸出現不規則出血、腹痛等癥狀,到醫院一查,才知道自己得的是宮頸癌。
病理結果顯示,朱真的宮頸癌已經到了晚期,現在即便治療,預後也不太好,最後醫生還給出了“最多只能活一年”的預判。
朱真得知結果後後悔不已:“如果五年前就治療,不至於拖到晚期,我現在想陪孩子長大,都是奢望!”
主治醫生也無奈地說:要是5年前就來治療,還有可能達到臨床治癒。
宮頸癌癌前病變不是癌!它離癌有多遠?
並不是所有宮頸癌癌前病變都會發展為宮頸癌,只要這時及時進行干預治療,是可能達到臨床治癒的。宮頸癌是善於“潛伏”的高手,這個潛伏期的長短和每個人身體素質,抵抗力等其他方面有相關性,一般人從癌前病變到患癌,需要幾年到十幾年的時間。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耿力教授表明:“宮頸癌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癒的疾病,系統有效的篩查可以顯著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更應該利用宮頸癌存在“潛伏期”長的這一特點,及早進行介入治療,避免發展成宮頸癌。
宮頸癌一般有哪些癥狀?
如果已經開始出現不適癥狀,那就要考慮是否已經患上宮頸癌的可能。早期宮頸癌一般沒有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以下的癥狀:
1、陰道出血。通常分為接觸性出血和不規則出血。接觸性出血指女性在房事後或婦科檢查后的出血癥狀等,早期大多是接觸性出血;陰道不規則出血多發生在絕經婦女身上,表現為大齡婦女絕經多年後突然出現陰道出血癥狀。
2、陰道分泌物增多。又稱陰道排液,指陰道排出白色或血色的液體,液體多呈水樣或米湯樣,同時帶有腥臭氣味。到後期由於癌變組織的破潰,可排出膿性惡臭液體。
3、泌尿系統癥狀。由於腫瘤的不斷變大,壓迫或累及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
我國宮頸癌防治不樂觀,預防應以疫苗為主,細胞學篩查為輔
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喬友林介紹:“我國占全球宮頸癌年度發病率的14%,死亡率的12%,每年約有7.5萬新發病例、3.4萬死亡病例,發病率和死亡率在15~44歲的女性中分別居第2位和第6位,並且在近十多年有上升和年輕化的趨勢。”
我國的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僅達到美國的一半,宮頸癌也是如此,晚期的宮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僅達到20%至50%左右。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所有國家,均應開展子宮頸癌的篩查與早診早治,這樣可大大減少宮頸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宮頸癌的預防可以採用HPV(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的接種。而宮頸癌的篩查則一般採用細胞學篩查的方式。
宮頸細胞學篩查能發現宮頸上的癌前病變或細胞異常,從而達到預防宮頸癌的目的。操作方法一般是在宮頸刮取樣品,然後送試驗室進行細胞學檢測。
最新子宮頸癌篩查指南指出,21歲后的女性推薦每三年做一次宮頸癌細胞學篩查,高危人群可以一年做一次。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第二高的惡性腫瘤。但通過婦科檢查就可以查出宮頸癌的發病苗頭——癌前病變,在癌前病變時介入治療,治癒率非常高。因此,宮頸癌的篩查與早診早治具有重大意義,所以建議女性都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的篩查。
參考資料:
[1]《宮頸癌可防可控! 年輕人,你應該知道》.中國新聞網.2019-01-12
[2]《宮頸癌防控 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是關鍵》.中國醫藥報.2015-03-1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