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李棟)眼下,北方冬小麥相繼進入起身拔節期,糧食主產區陸續進入春耕用水高峰,全國春灌大面積展開。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6個省份開啟春灌,累計灌溉面積超6400萬畝。
春灌,是指春季降雨偏少時,為保證春播作物正常生長和越冬作物及時返青而實施的一種灌溉。春季氣溫迅速回升,田間蒸發量增大,及時澆灌有助於冬小麥返青和分蘖。
“今年水管所把水渠重新修整后,水流量變得更大,灌溉速度也比以前更快,三天之內就能全部灌溉完畢。”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景陽鎮,村民劉延才看著汩汩渠水流入田間,臉上滿是笑容。
“當前,要全力保障莊稼的春灌用水,澆透這茬水,糧食產量能提高至多兩成。”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北川渠管理所副所長王金文介紹,灌區今年計劃春灌面積7萬畝,預計用水量1170萬方,整個春灌工作將於4月底全面完成。
春灌供水是支撐夏糧豐收的重要一環。最新調度顯示,全國9500多座重點水庫蓄水總量超過4800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多近一成,可有效保障春灌用水需求。目前,全國已有16個省份開啟春灌,累計灌溉面積超6400萬畝。
在江蘇新禹河灌區,新建成的數位孿生平臺為農戶定製科學灌溉方案;在安徽淠史杭灌區,資訊化管理手段可實現水情、雨情、農情、工情自動採集……近年來,人工智慧、大數據、水文動力學模型等在農業領域逐步應用,“智慧灌溉網”越織越密。
“十四五”期間,我國安排中央資金2000億元,對2500多處大中型灌區進行現代化建設和改造,49個灌區推進數位孿生試點。在2024年春灌和抗旱中,數位灌區總體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約10%。
為保障夏季糧油豐收,近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技中心、農藥檢定所,派出7個工作組,分赴14個重點省份,深入一線指導各地因時、因地、因苗落實肥水管理措施,做好“倒春寒”、春旱等災害防範。同時,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穩定春播糧食面積,不誤農時高品質完成春播任務,夯實全年糧油豐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