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江湖裡,老闆和員工的關係就像是一場“雙人舞”,但很多人跳著跳著就踩了對方的腳。這篇文章就是創業失敗的“坑”總結,告訴你老闆和員工如果還按老套路“地主和佃戶”那樣相處,那公司遲早得“翻車”。想讓團隊變成“命運共同體”,一起打“持久戰”?波叔的這篇文章,就是你的“舞步指南”!
很多創業公司的崩塌,表面看是現金流斷裂或市場定位失誤,但深挖根源往往指向同一個病灶:組織內驅力的枯竭。創始人孤軍奮戰拉業務、盯執行,員工卻淪為“拿錢辦事”的旁觀者,這種“創始人透支,團隊躺平”的惡性循環,本質上暴露了傳統管理模式的致命傷——把員工當“佃戶”,組織註定走向衰亡。
千年來的“地主-佃戶”思維在當代職場演變為冰冷的交易邏輯:“我付工資,你交作業”。這種模式下暗藏三大組織癌症:
老闆天然站在“監工”高位,用KPI鞭策代替價值共鳴,員工成為執行工具而非共創者。
社保按最低標準繳納、加班費算計底薪等“剩餘價值壓榨術”,本質上把人力成本當作利潤來源,很多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都是靠剋扣福利維持帳面盈利。
命令-執行的單向溝通,扼殺員工對業務的深度理解與情感投入,最終演變為“給多少錢幹多少活”的職場博弈。
這種思維在工業時代或許有效,但在需要全員敏捷創新的新時代創業戰場,缺乏主人翁意識的團隊註定打不贏“持久戰”。
觀察那些逆勢增長的創業黑馬,會發現其組織架構中存在一個共性基因:老闆以“創業隊長”而非“地主”的姿態出現。
通過股權激勵、超額利潤分紅等設計,讓團隊清晰看見“公司增長=個人財富增長”的傳導鏈,實現價值重構,利益共享機制。並拒絕空洞口號,老闆和員工就像教練一樣帶團隊打勝仗。
地主-佃戶模式:這個月必須完成100萬營收
命運共同體模式:我們一起測算下,要實現目標需要哪些資源支援?
地主-佃戶模式:按我說的做就行
命運共同體模式:你的方案很有新意,我們討論下如何落地
從“監工”到“賦能者”,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一些時間與名員工深度對話,重點詢問“如果讓你當三天CEO會先改變什麼”。
在組織進化的賽道上,沒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只有持續進化的共生關係。那些能穿越周期的企業,往往最早悟透一個真理:當員工不再為老闆打工,而是為自己的人生作品奮鬥時,散兵游勇就會蛻變成虎狼之師。這或許就是任正非所說的——“讓聽得見炮火的人呼叫炮火”背後的組織哲學。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波叔愛這世界】,微信公眾號:【波叔與世界的對話】,原創/授權 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