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累了自然睡?傳統經驗不全對,這4個危害,要告訴老人
更新于:2025-03-26 06:36:50

有一個家長留言說:3個月的寶寶睡前大哭,家裡老人總是說沒關係,哭累了自然就睡著了,我們那個時候帶孩子都這樣,不要抱起來哄,哄慣了以後就放不到床上了。

後來,寶寶確實是睡著了,老人又說:你看,我說得沒錯吧,哭就是耗力氣,力氣耗完了就睡了。我看完這條留言,不禁嘆了口氣,在嬰兒睡眠領域,真是有太多錯誤的“傳統經驗”了,改天真得專門匯總一下給大家避避坑。今天這個“哭累了自然就睡的暴力哄睡法,特別需要單獨拎出來嘮一嘮,因為這麼做對寶寶的傷害非常大!

01哭累了自然就睡對寶寶傷害極大1、哭著入睡的睡眠品質不高寶寶大哭著入睡,會造成以下幾個睡眠問題:◆在入睡20分鐘左右突然大哭頻繁醒來,始終睡不踏實◆睡不好的寶寶醒來以後,情緒狀態也很糟糕,陷入吃不好、玩不好、睡不好的惡性循環。 2、容易導致寶寶夜驚、做噩夢 如果寶寶在夜間睡前大哭,可能會造成寶寶夜驚、做噩夢,或者在夜間頻繁夜醒,哭醒。寶寶和家人一晚上都睡不好。 3、對寶寶的大腦造成傷害英國育兒專家佩內洛普-莉赫博士認為:嬰兒長時間哭泣會損害大腦健康,導致以後出現認知障礙。 我在腦科學類的科普中也看到過類似的結論:孩子大哭時聲嘶力竭、張開大嘴、閉上眼睛、哭聲充滿恐懼與恐慌。 大哭時間達到10分鐘以上,就會引起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大量累積,從而耽誤27億神經連接的形成。 大哭時間達到30分鐘以上,皮質醇甚至可以殺死腦細胞本身。 如果一個小月齡寶寶每次睡前都是大哭20多分鐘,甚至更長,可想而知,寶寶的大腦負擔有多重。 4、不利於寶寶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建立 長時間大哭的嬰兒雖然最終會停下來,並不是因為他掌握了獨自酣然入睡的訣竅,而是因為他已筋疲力盡,不再對獲得説明抱有希望。 這種失望、壓抑的情緒會讓他們分泌一種“壓抑激素”,給寶寶留下心理陰影。 齡越小的寶寶,越需要家人提供及時回應和安全感,如果放任寶寶大哭,我們任何安撫措施都不提供,那無疑是將寶寶扔進恐懼的黑洞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哭聲免疫法”這個睡眠訓練方法了,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把寶寶訓練成為一個極少哭鬧,特別讓家長省心的“乖寶寶”。 演員馬伊琍就曾使用過這個方法,可是後來她卻在微博上控訴這個方法的殘忍,破壞了她和孩子的情感連接。 這位發明瞭哭聲免疫法的兒科醫生約翰華生用這種方法訓練自己的孩子,結果如何呢? 大兒子雷納自殺,小兒子變成流浪漢,女兒也有多次自殺行為。 可見,類似這種漠視寶寶哭鬧的方法危害極大。前面兩個弊端是肉眼可見的,而對大腦和安全感的傷害則是隱形的,且影響深遠,難以補救。 在哄睡這個事情上,我們還是要善於吸收科學的、正確的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要總把“以前的娃就是這麼睡得”掛在嘴邊。先找原因,再安撫哄睡。

02排查寶寶睡前大哭的原因 寶寶不是無緣無故睡前大哭的,先按照以下原因逐一排查:1、饑餓、身體不舒服新手家長會搞不清什麼時候寶寶餓了,什麼時候寶寶困了,經常會讓寶寶出現又餓又困的局面。小月齡寶寶還會出現腸道不舒服的情況,也會大哭不止,這個比較好排查,看一下這個點是不是常規睡覺時間就可以了。 2、錯過最佳睡眠時間,過困了 奶也吃了,腸道也沒有不舒服,寶寶睡前哭鬧打挺,明明很困卻就是睡不著,多半都是過困造成的。 家長沒有抓住寶寶的最佳睡眠信號,當寶寶開始打哈欠揉眼睛才準備哄寶寶睡覺,或者抱著讓寶寶玩的久一點,白天別睡晚上才能睡得好的心理,一直硬拖著寶寶。 沒有給寶寶建立規律的作息,也會造成過困的情況,家長根本抓不住寶寶的睡眠點,以大哭為哄睡信號。 3、寶寶真的不想睡 有一種情況是“家長覺得寶寶困”,硬要橫抱著寶寶開始哄睡,但此時寶寶根本沒有睡眠需求,哭鬧是難免的。 這種情況下,如果把寶寶放在床上,寶寶可能就不會繼續哭鬧,而是哭一會自己玩起來了。 4、睡前活動過於強烈 如果在寶寶睡前讓她玩的太激烈,太high,情緒特別亢奮,此時再去哄睡就有可能造成寶寶哭鬧的情況。 因為寶寶大腦發育不夠完善,無法給自己的情緒“及時剎車、切換睡眠模式”。

綜上所述,當寶寶睡前大哭的時候(尤其是小月齡的嬰兒),我們應該及時回應寶寶。 邊抱起來的同時(已經習慣床拍的寶寶,可以不用抱起來),邊在腦子裡快速排查一遍大哭的原因。 在確保吃飽、身體無恙的前提下,果斷使用“5S安撫法”中的噓聲法和側抱法。 快速開啟寶寶的“鎮靜反射”,説明他的大腦從混亂的狀態里脫離出來,逐漸安靜的進入睡眠。 這個時候,就不要再去實施什麼“抱起放下法”和“自主入睡訓練”了。 否則最終的結果將是:寶寶越來越失望,家長越來越憤怒。 換個角度思考,如果我們是嗷嗷待哺、毫無自理能力的嬰兒,大哭的時候,最希望得到的一定是溫柔的關愛、積極的回應。 而不是冷漠地無視。 接下來的工作,則是學會抓住寶寶的睡眠信號,在恰當的時機哄睡,避免大哭後入睡的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