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家的產品能賣到1000萬,而你的產品定價1000元卻無人問津?這背後不僅僅是價格的問題,更是產品價值、客戶定位、市場策略和企業能力的綜合體現。本文將通過一系列關鍵問題,引導讀者深入思考產品價值與市場定位的關係,探討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年底了,做總結、做預算、做規劃、做分析。看著面前的數據,你在開心還是鬧心?今年的收益有沒有達到你或者你老闆的預期?
在做這一堆年底不得不做,做完明年也不確定能不能做到的事的時候,是不是偶爾會想,xxx產品為什麼賣的那麼好,產品趨同、本質沒區別,為什麼他就能賣到1000W,我只能賣1000?為什麼客戶更願意買他的產品甚至主動去詢價,而我的產品,銷售上門主動推廣人家還猶猶豫豫?
這些,是每個有產品和服務在售賣的企業都會思考的問題吧?可是,你打算拿這些問題問誰呢?誰會給你一個明確的回答呢?
或者說,你自己的產品值不值錢,值多少錢,為什麼是1000而不是1000W,你內心真的沒譜嗎?
不,實際上你內心門清,你只是不敢面對而已。甚至,內心都有解決方案,你只是不敢堅定的往那個方向走而已。
是擔心、憂慮、對未來的不確定和恐懼,限制了你。
很多人說,賺錢的方法都寫在了憲法里,我理解不是的,真正賺錢的方法,其實寫在了經濟學里,下圖這些點,只體現了經濟學的一部分運轉關係,但凡成功的企業或者個人,必然是抓住了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點,並無限深挖、做到極致、爭取長久。
治國,我們講長治久安;齊家,我們講長相廝守、長命百歲。為什麼到賺錢這,就變成了快速變現了呢?
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其實不只是自然資源,企業發展也一樣呀,個人發展亦是如此啊。
如果真想直面1000而不是1000W這件事,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親愛的讀者,看到下圖,你帶入的是誰?牛馬?老闆?大長鞭子?還是磨盤?
如果你想剖析本質,真正回答上述7個問題,我建議你帶入你自己,就是看圖的人,來看圖說話。
這個圖表達的還不太準確,將周圍的環境和等待磨盤上的米粉或者豆粉的人也畫出來會更清晰些。
那我們來看圖說話一下,假如產品創建之初,你內心的定價就是1000W,那麼:
1、應該找個什麼樣的賽道,才能滿足你持續賺到1000W,一賺就能賺300年的期望?是要做摩根銀行那樣的金融巨鱷?還是國酒茅臺那樣的製造廠商?
2、你的客戶是誰?服務於這樣的客戶,你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是牛馬?是人才?是政府關係?是管道通路?
3、假如作為牛馬的人才們兢兢業業,作為老闆的資本家們費心費腦,認認真真的盤出來了一個優秀的產品,比如米粉,賣給旁邊等待的人,他要不要呢?
4、那我們就說說時光機,有人說你的米粉只年輕10歲不夠啊,我想回到17歲,你給我造個時光機,我給你1000W,生意也來了呀,你要不要做?
如果不抬杠、這些問號戳到了內心的痛點也認,理智的看待上述所有問題,其實你自己內心都有譜對不對?
每個問號,在你的內心其實都是有答案的。
不管你是個人還是企業。
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個公司,甚至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能力邊界在哪裡,掌舵者心裡其實是清清楚楚的。只是我們想要長久、想要更好、想要今年值1000明年值1W,才一次次的去規劃、去拓寬拔高這個邊界,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那麼,我們基於現在,回答一遍上述問題,基於一年、三年、五年甚至30年後我們期望的樣子,分別回答一遍上述問題,是不是前路就能更清晰一些了呢?
整體分析完,如果說我的能力邊界,就在1000,那麼我們去追尋長尾,更多的複製這個1000,也是走向1000W的方式。
如果說我的能力邊界在1000W,也需要探索該怎麼更好的長期發展,畢竟真正能為1000W付費的客戶,確實是有限的。
好啦,想表達的大概說清楚了,就到這吧,願我們每個個人和企業,在年底復盤這一年時,都還算滿意;規劃下一年時,都充滿期待。
堅持著堅持著,蕭條期就過去了;堅持著堅持著,小公司就變大了,管培生也做到總監了,加油。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敏爾說財稅】,微信公眾號:【B端起飛啦】,原創/授權 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