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3歲的阿琳平時喜歡運動,有良好的飲食習慣,沒有家族癌症史。
6年前的一天,阿琳突然出現腹部劇烈疼痛,然後去醫院檢查被診急性重症膽囊炎、膽結石。當時用藥物治療沒有成效,就進行了膽囊切除手術,切除膽囊后就沒有出現過腹痛。
6年之後阿琳再次腹痛被送往醫院檢查,結果卻被診斷為結腸癌晚期。然而醫生發現,阿琳並沒有腫瘤家族史,她平時的生活也很規律、健康,喜愛運動,不嗜酒也不愛吃紅肉。
而既往病史只有一個可能與之相關,便是6年前的一場膽囊切除手術。難道切除膽囊后真的可能會誘發腸癌嗎?
一、切除膽囊后,更易得腸癌?
著名醫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吳印兵,曾明確指出切除膽囊后並不會增加患結腸癌風險。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證明,切除膽囊會增加患結腸癌風險。
兩者的關係,可能是患者在做完膽囊手術后,消化功能會有影響,主要是影響腸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其實真正可能會誘發腸癌的是膽囊結石,與膽道惡性腫瘤密切相關。
哥本哈根曾經用時24.7年,對5928名研究志願者進行了腹部超聲檢查並保持隨訪。其中591名膽囊結石患者,有189名進行了膽囊切除手術。
分析了數據后發現:膽囊結石和消化道腫瘤、右半結腸癌有關聯性;進行膽囊切除手術和消化道腫瘤、胰腺癌、結直腸癌等並無相關性。
印度也曾對256名排便習慣出現異常、腹脹、不明原因疲勞、直腸出血等癥狀患者,進行了調查問卷、評估、篩查,其中有30人確診結直腸癌。
最終發現:右側結腸癌患者多數有膽囊疾病病史,和進行膽囊切除手術並無明顯相關性。也就是說,結腸癌和膽囊結石有緊密聯繫,和膽囊切除手術沒有明顯關聯性。
膽囊結石不僅會帶來痛苦,而且還可能引發其他的腫瘤或者癌變,要是需要進行膽囊手術,建議及時治療別拖延最佳治療時間。
二、人體失去膽囊,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雖然說切除膽囊和患結腸癌沒有明顯的關聯性,但還是有朋友擔心切除膽囊會有其他的嚴重影響。
膽囊在人體當中連接著肝臟和十二指腸,膽囊的容量大概在40到60ml之間。膽囊有兩個主要功能,一是儲存、濃縮肝細胞分泌的膽汁,然後釋放出來促進人體的消化吸收食物;另一個是有免疫作用。
如果切除了膽囊,人體一般都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有可能只是會出現一些手術、膽管病變引起的上腹不適、腹瀉、腹脹等狀況。
但可能會出現膽囊手術的一些併發症,比如:
1、容易出現膽囊結石
膽囊切除后就沒有地方儲存膽液,失去膽囊分泌的保護黏液,膽管黏膜受損幾率變大。膽管變形變粗、膽液堵塞、膽液過飽和,就容易積累形成結石。
2、引起膽汁反流性胃炎
膽囊切除之後,容易出現腸道內的膽汁入胃,損傷黏膜,出現上腹脹痛、打嗝、泛酸燒心,少部分的人還會出現胃出血。
3、膽囊切除綜合征
包括膽管、胰腺管壓力增大;胰液、膽液難以排泄,上腹部出現疼痛並可能會向背部放射。
三、膽囊到底要不要切?分2種情況
出現膽囊結石主要是因為膽固醇和膽汁酸度比例改變,膽汁下沉淤積形成的結石。此外有膽結石家族史、過度肥胖、糖尿病、吃避孕藥等因素,都可能會導致膽結石的形成。
目前我國膽囊結石發病率可達8%到10%,並且會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加,一般女性的發病率比男性的高。
當身體突然出現進食油膩食物後發生絞痛、上腹部隱痛、明顯黃疸等不適時,可能暗示出現了膽囊結石,建議儘早就醫。
此外,一些像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高脂高糖飲食患者、腸胃吻合手術術后患者、迴腸切除手術術后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等,也較為容易出現膽囊結石。
一旦患者出現臨床癥狀,就要進行膽囊切除手術,那無癥狀的膽囊結石要不要切呢?
近70%的無癥狀膽囊結石患者,膽囊結石一般不超過2cm,只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吃一些消炎利膽藥物就可以了。
剩下30%的無癥狀膽囊結石患者,一般建議在出現癥狀后再進行治療。不過屬於以下3種情況的,還是需要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
出現結石數量較多、直徑較大、結石逐漸增大、膽囊功能減退等癥狀建議進行手術,防止出現膽囊癌或者其他併發症;
隨訪時出現亞種併發症——膽囊炎多次發作、膽囊出現積液、膽總管梗塞等癥狀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嚴重影響心肺功能、糖尿病、偏遠地區經常野外作業的無癥狀膽囊結石患者,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切除膽囊並沒有證據證明和結腸癌有明顯關聯,但是身體出現膽囊結石,需要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時,建議還是配合醫生及時做手術。
參考資料:
[1]《不按時吃飯,這個器官最受傷害!嚴重時可能會致命!》.科普中國.2023-03-08
[2]《為什麼說膽囊癌是名副其實的“癌中之王”?》.人民日報健康號.2022-04-22
[3]《【健康】膽囊,一個「能吃苦」的器官……》.生命時報.2021-07-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