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長壽就早上堅持鍛煉?提醒:4個“害人”的運動,很多人還在做
更新于:2025-03-26 06:29:09

“一日之計在於晨,天天早起鍛煉為什麼會傷身!”

聽著醫生下的診斷書,張先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難道老一輩說的都是假的?

一、堅持早起鍛煉,越練身體越傷

程式師的張先生工作兩年後,因為平時久坐,越發注重身體健康。每天都會在早班前抽出1小時跑步。

不過最近跑不動了,發現膝蓋疼得不行,去到醫院,診斷為膝關節的慢性勞損。倘若再不及時重視,嚴重的話甚至要做膝關節置換手術。

不都說早期慢跑好,為什麼每天慢跑反而會傷身。醫生解釋道這可能是張先生運動量大,動作不標準。張先生恍然大悟,原來早上鍛煉那麼多講究。

二、早起鍛煉,哪個時間段最合適?

一項涵蓋超8.6萬人的大規模前瞻性佇列研究通過對參與者體育活動水平的數據收集,經過6-8年的隨訪,最終發現:早上8點至11點之間進行的高體育活動與更低的疾病風險密切相關,能夠顯著降低16%冠心病風險和17%中風風險,被認為是一種更高效的“健康投資”。

基於這個結果,研究人員認為,早上10點左右是進行運動的最佳時機,能夠在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方面產生積極影響。

而另一項的病例對照研究顯示,與不進行鍛煉的人相比,清晨8-10點鍛煉的人群,其乳腺癌風險降低26%,前列腺癌風險降低27%。而在其他時間段鍛煉,對這兩種癌症幾乎沒有預防效果。

可見,清晨的8-10點可以說是運動鍛煉的“黃金時間”了。不過,由於老年人身體機能不斷退化,早上更適合進行一些低強度運動,如散步、做操、打太極……而在鍛煉過程中,也要注意遵循以下3個原則:

1.合理的運動強度

老年人的合理運動強度可通過脈搏判斷,通常應保持在120次/分鐘。也可以根據年齡估算合適的運動心率,即“170-年齡”,能夠比較便捷地説明自己監測運動強度。

2.合理的運動時間

老年人應以中低強度的運動為主,每次持續20-60分鐘為宜。最佳的健身時段除了上述的清晨 8-10點,還可以選擇下午4-5點,能夠以最佳的體力、反應速度以及適應能力進行鍛煉,且此時間段空氣品質會相對較好。

3.合理的運動頻度

老年人通常可以考慮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以獲得明顯的健康效益。但應根據個體實際情況來確定,最少也應每周進行至少1次適度運動,以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三、想長壽,4個害人的運動要避開

運動雖好,但若不注意方式方法,同樣會給身體帶來傷害,以下4個鍛煉誤區,最好不要再犯:

1.長時間跳舞

雖然廣場舞在老年人中非常受歡迎,但我們需要警惕它可能引發的膝蓋問題。廣場舞中的動作如身體旋轉和下肢扭轉。這些動作看似簡單而優美,但它們對身體的重心控制、下肢力量和穩定性要求較高。此外,長時間連續跳舞可能會加速關節磨損,導致膝蓋疼痛。

2.甩肩鍛煉

有些老年人在社區健身時,常常進行頻繁的上肢運動,包括單杠、吊環中的肩部轉動、棒球的投球以及举重抓举等动作。然而,這可能加重肩關節的負擔,導致或加劇肩袖撕裂,進而引發肩部疼痛。

3.彎腰夠腳面

雖然雙腿直立彎腰可以有效伸展筋骨,但年紀大後進行這一動作可能對脊柱、骨骼、肌肉和血壓產生不利影響。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年老者的平衡能力較差,關節也較為僵硬,肌肉退化無法有效保護關節。

此外,過度彎腰容易引發牽拉傷和關節錯位,甚至可能引發腦出血。因此,在彎腰撿東西時,應盡量放緩動作,扶住椅子或其他固定物,再蹲下撿東西,以降低潛在風險。

4.頭部繞圈

許多老年人常常做頭頸部繞圈練習,認為這對頸椎和緩解頸肩部酸痛有益。然而,如果老年人已患有重度動脈硬化或頸動脈斑塊,過於激烈的頭頸部繞圈動作可能引發頭暈、噁心、嘔吐,甚至導致摔倒,嚴重時可能導致動脈斑塊脫落,引發意外事件。

因此,老年人在進行頭頸部鍛煉時應適度,減小動作幅度、速度和力度。兩側及前後的擺動應控制在180度內,偶爾停頓2~3秒,以實現舒筋活絡的效果

綜上所述,雖然運動對老年人的健康有益,但必須謹慎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以避免潛在的風險和不適。

四、斷崖式衰老,4個養生誤區要避免

《黃帝內經》記載“男子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男人40歲以後雄激素水平明顯下降,心理生理都會發生明顯變化,更容易出現“斷崖式衰老”。而《細胞》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女性更容易在30歲和50歲兩個時間點出現“斷崖式衰老”。

防衰老,需要抓住關鍵期,而在養生方式的選擇上,我們也要避免踩到“雷區”。

1.熱衷於吃補藥養生

近年來,高檔滋補品如人參、鹿茸、靈芝、冬蟲夏草等已經進入普通百姓家庭,受到眾多養生愛好者的喜愛。然而,這些滋補品並非適用於所有人。

一方面,患有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人群,通常已與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習慣相關,因此並不需要額外的滋補品。另一方面,對於脾胃虛弱的個體來說,過度滋補可能導致難以消化吸收,加重胃腸負擔。

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均衡的膳食就能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如果需要進補,最好選擇葯食同源屬性的食物,例如山藥、紅棗、花生、黃芪等。此外,在使用滋補品之前,最好先辨別自己的體質,諮詢藥師或專業人士的建議。

2.血脂高的人不能吃蛋黃

有人擔心血脂高的情況下不能吃蛋黃,因為蛋黃膽固醇含量多。實際上,這種觀點並不正確。

我們體內大約75%的膽固醇是由肝臟合成的,僅有25%來自外部攝入。蛋黃雖然含有一定量的膽固醇,但並不會被完全吸收,而且蛋黃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卵磷脂,後者能抑制膽固醇吸收。因此,食用蛋黃不會導致膽固醇升高,還有助於獲得營養。

3.清淡飲食=吃素

清淡飲食的含義是減少油、鹽和糖的攝入,三高人群要求清淡飲食,並不意味著要完全避免肉類。肉類是高品質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的重要來源,包括魚、蝦、雞等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三高人群可以適當攝入。

4.喝骨頭湯能補鈣

一些人認為骨頭湯可以補鈣,但實際上骨湯中的鈣含量相對較低,而脂肪含量較高。要增加鈣的攝入,可以選擇牛奶、豆漿等食物,也可以考慮食用富含鈣的綠葉蔬菜,如花椰菜、甘藍、蝦皮和芝麻醬。此外,曬太陽和攝入足夠的維生素D也有助於促進鈣的吸收。

早起鍛煉好,但也要注意適合自己的運動才是最好的。平時養生中,也要避免踩到誤區,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獨特的養生方法嗎?歡迎分享~

參考資料:

[1]《黃金運動時間出爐!兩大研究顯示:清晨8-10點鍛煉,癌症風險降低27%,中風降低17%》.梅斯醫學.2022-11-19

[2]《收!老年人科學鍛煉指南》.健康廣東.2023-07-24

[3]《9個不適合中老年人的鍛煉方法,小心越練身體越差!》.養生中國.2020-11-14

[4]《這4個養生“誤區”,你認為是在養生,其實是在傷身》.山西省中醫院.2023-05-0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