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APP解鎖故障致使用者車外“罰站” 2024年車企因雲端服務中斷導致控制失靈故障率佔比達43%
汽車智能化風險正敲響警鐘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鄧莉)在智慧化上狂飆的汽車,正為用戶帶來新的用車煩惱。上週五,長城汽車旗下魏牌、哈弗、坦克等品牌的大批車主在社交平臺上發帖稱:因APP出現故障,未帶實體鑰匙的車主被迫車外“罰站”苦等,待系統一小時后恢復才能正常解鎖用車。這並非孤例,今年1月9日,比亞迪王朝、海洋APP同樣遭遇APP崩潰,用戶無法進行解鎖車輛、語音喚醒等操作。
多個案例折射當下智慧用車的新隱憂:當軟體成為車輛控制的核心,系統故障可能直接剝奪使用者的用車權利。日前,工業和資訊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兩部門下發通知,要求進一步規範智慧網聯汽車准入、召回及軟體在線升級(OTA)管理,提升智慧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準。
多個品牌因APP故障致車主無法正常用車
近年來,因汽車智能化問題導致的用車安全隱患此起彼伏,如2023年特斯拉中控螢幕黑屏;2024年智己汽車儀錶屏故障、小米SU7自動泊車功能故障等。據長城汽車公告稱,當天遇到了伺服器過載或程式缺陷。值得注意的是,長城汽車上月剛完成OTA升級,新增“超級鑰匙2.0”功能,聲稱將藍牙鑰匙回應速度提升至0.8秒。業內指出,當前新能源汽車研發週期大幅縮短,個別車企追求速度和極致用戶體驗時,往往忽視系統冗餘設計,成為智慧化故障頻發的根源。
調查:警惕汽車智能化背後的“系統危機”
多個數據顯示,汽車智慧化帶來的“系統危機”已經擺在眼前。根據中國智慧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的統計數據,2024年國內L2組合駕駛輔助新車上險量為1309.4萬輛,同比增長31.5%,滲透率為57.3%。但是,智慧車對應的安全規範仍未覆蓋軟體失效的應急場景。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因軟體故障引發的投訴同比上升137%,涉及遠端控制、自動駕駛等功能。另據國家智慧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數據,2024年國內車企APP平均故障率為每月1.2次,其中因雲端服務中斷導致的控制失靈佔比達43%。如伺服器異常直接導致車門鎖死、車輛無法啟動等。
相關機構更建議,車企應建立分級控制系統,核心駕駛許可權必須保留機械備份。記者留意到,目前部分新能源品牌開始配備應急物理開關,可在斷網時啟動車輛。
針對智慧化帶來的系統安全隱患等問題。日前,工業和資訊化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智慧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召回及軟體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旨在進一步規範智慧網聯汽車准入、召回及軟體在線升級(OTA)管理,切實保障車輛安全,提升智慧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準。
專家分析
對智慧車構建全流程監管體系
智慧網聯汽車在給人們帶來全方位舒適體驗的同時,如何保障用戶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當前企業誇大宣傳、使用者告知不足時有發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表示,當前為了吸引消費者關注,部分車企在宣傳汽車智慧化時誇大其詞,導致消費者對智慧網聯汽車的認知產生偏差,在過度依賴使用下,容易引發不安全體驗。他建議,目前各大車企重點宣傳的組合駕駛輔助產品仍處於完善發展階段,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有必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產品管理方式,構建全流程監管體系,最大限度地防範產品應用風險,實現技術創新和安全風險的平衡。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則表示,兩部門此次在《通知》內提及智慧車准入規範的升級,正是針對這一問題精準施策。《通知》增加了對車輛感知定位、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智能駕駛操作系統等管理,車企需要根據車輛產品情況填報其中適用的技術參數。“隨著准入規範的進一步完善和執行力度的加強,智慧汽車的競爭將更加公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