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門診來了!如何幫人減重
更新于:2025-03-26 06:13:15

本文轉自:寧夏日報

本報記者 張 濤 王雨婷 實習生 母東雪

自治區人民醫院西夏分院小兒外科團隊對一名14歲肥胖患兒進行外科干預。(自治區人民醫院西夏分院供圖)

銀川市興慶區一家減肥訓練營里,學員們在動感單車上進行訓練。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韓勝利 攝

吳曉晶演示中醫耳穴外治方法,對肥胖進行干預。 本報記者 張濤 王雨婷 攝

銀川市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試活動。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高曉剛 攝

腰圍太大,體重超重,有人甚至患上了慢性病……2024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6個部門啟動實施“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今年3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說,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並引導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體重門診,為受體重問題困擾的居民提供良好的專業諮詢環境和平臺。

個人體重成為國家關心的大事,一時引發各界熱烈討論。

寧夏自2024年實施“體重管理年”行動以來,提出多項措施,自治區人民醫院、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銀川市中醫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也陸續建立了營養減重、肥胖干預等體重管理門診,旨在營造科學管理體重的良好氛圍。“體重管理年”,如何管理居民體重?寧夏如何多方發力引導全民重視體重健康?在自我體重管理過程中,居民應如何科學減重?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減重醫生”診療 體重管理火爆

2024年初,一位母親帶著16歲、體重達到110公斤的麗麗(化名)來到自治區人民醫院營養減重門診,找到了臨床營養學科帶頭人趙茜。趙茜一眼就關注到了孩子脖子上的黑棘皮現象,經進一步檢查,麗麗肚皮上也有紫色火焰狀條紋,提示孩子可能存在胰島素抵抗和皮質醇增多等代謝紊亂情況。據麗麗媽媽介紹,孩子平時愛吃甜食、炸雞等食物,蔬菜、粗糧攝入較少,不愛運動,常常熬夜。

經過一系列評估后,趙茜給麗麗制定了限能量均衡飲食和運動方案:盡量減少高糖、高油食物,保證優質蛋白,主食粗細搭配,減少精細碳水食物比例,增加燕麥、糙米、蔬菜等高纖維、血糖生成指數較低的食物;建立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逐步增加運動,提高代謝能力。經過趙茜近半年的隨診指導,麗麗成功減重40公斤,脂肪肝、胰島素抵抗和皮質醇增高的情況得到顯著改善,脖子上的黑棘皮和肚皮上的紫紋也逐漸消失。看著變漂亮、重拾自信的麗麗,趙茜非常有成就感。

自治區人民醫院營養減重門診是我區最早開設體重管理門診的醫療機構,迄今為止,趙茜已成功讓上千名超重、肥胖患者重拾自信與健康。

趙茜對曾接診的因多囊卵巢綜合征導致不孕的楊女士記憶猶新。“肥胖患者由於脂肪堆積過多,可能會導致體內激素分泌紊亂,出現月經不調、雄性激素升高、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疾病。”趙茜先為楊女士制定了減重管理方案,包括動態代謝評估、膳食行為矯正、個體化營養食譜和運動方案。楊女士按照方案執行2個多月後,不僅成功減重,還在自然狀態下成功受孕。

趙茜說,針對有減重需求的患者,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營養狀況、消化吸收狀況及飲食習慣,為患者進行營養評估並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我們評估肥胖患者時,不僅要看體重,還要檢測腰圍、體脂率和內臟脂肪,腹型肥胖和內臟脂肪才是慢病的源頭。”趙茜拿出一份人體成分報告舉例:“這位患者,來的時候體重84.7公斤,經過3個月的減重管理,體重減到74.5公斤,體脂也從25.3公斤減到15.5公斤。說明患者減掉的10公斤基本是脂肪,沒有損失肌肉,複查肝功能、血脂、血糖、胰島素水準,都得到改善,這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趙茜介紹,“人體成分檢測能檢測內臟脂肪的分佈情況、骨骼肌品質等,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瞭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充分評估就診者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代謝指標、減重意願後,再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可行的減重方案,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健康減肥,中醫也有自己的“法寶”。

3月13日,在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銀川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肥胖干預門診,該中心副主任醫師吳曉晶正在為肥胖患者做針灸治療。在吳曉晶接診的眾多肥胖患者中,28歲的小柳是一個減重成功案例。小柳剛來就診時,體重105公斤,自訴經常感到疲乏、出虛汗。吳曉晶進一步檢查發現,小柳已出現脂肪肝,且血糖、血脂、血壓等指標均超出正常範圍。吳曉晶判斷,小柳屬於脾虛痰濕型重度肥胖,為他制定了系統化減重方案,採用化痰除濕、補氣健脾的中醫湯藥配合針灸、拔罐等治療1個月,小柳成功減重近10公斤。吳曉晶又結合穴位埋線等中醫適宜技術,為其調節食慾、促進新陳代謝,同時開出日常健康膳食和運動清單,説明他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3個月綜合治療后,小柳體重減到85公斤,人精神了,出虛汗的情況也得到了緩解,而且血糖、血脂、血壓等指標也恢復到了正常範圍。

吳曉晶說,中醫認為肥胖屬“本虛標實證”,辨證涉及痰、濕、熱等病理因素,應主張“辨證施膳”“辨證施治”。在診療時,每位患者需經歷體質辨識、代謝評估等環節,針對不同人群的身體特質,醫師會量身定製個人化減重方案,主要採取中藥內服和中醫外治的雷火灸、穴位埋線、耳穴、針灸及拔罐等方法,通過內外兼治實現健康減重。

關於“體重管理” 寧夏這樣做

國家衛生健康委面向公眾發佈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到70.5%,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2023年,學術期刊《糖尿病、肥胖與代謝》發表了題為《中國肥胖患病率及相關併發症》的文章,其中提到,內蒙古、山東、河北的超重、肥胖發生率最高,河南、寧夏、山西的肥胖率緊隨其後。值得注意的是,寧夏超重比例排名全國第五,達到36.6%,其中男性超重比例為42.8%,排名全國第一。

寧夏居民的體重問題已經引起自治區有關部門的關注,2024年,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聯合自治區教育廳等16個部門聯合制定了《寧夏“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

“從去年開始,全區已經組織開展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的體重、健康骨骼‘三減三健’宣傳活動,加強公眾食物營養和飲食文化教育,指導公眾正確認識健康體重、科學動態管理體重,消除體重認知誤區。”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區還結合每年的愛國衛生月、全民營養周、中國學生營養日、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以及全民健身日、體育宣傳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健康知識競賽、健康餐廚藝大賽,開展“一秤一尺一日曆”(體重秤、腰圍尺、體重管理日曆)行動。

“你看,這個小勺叫5克限鹽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的鹽攝入量要低於5克,家裡如果有3個人吃飯,每天吃鹽的最大量就是15克,就用這個勺去定量放鹽,幫助科學控制鹽的攝入,讓身體更健康。”日前,銀川市金鳳區唐槐苑社區居民崔玉霞收到了社區工作人員免費送上門的5克限鹽勺、油壺等小工具及“三減三健”科普宣傳手冊。“我們經常藉助社區義診活動等向居民開展‘三減三健’、體重管理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讓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銀川市金鳳區錦繡苑社區黨委書記馮雪娟說。我區以家庭健康生活方式培養為重點,為一些居民家庭發放限鹽勺、控油壺、腰圍尺“健康小三件”,將健康體重作為家庭生活新理念,讓更多居民做到知曉健康體重標準、自身體重變化、體重管理方法,科學管理自身體重。

“在今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我們新增為居民提供合理膳食、科學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專案。”銀川市興慶區大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田龍飛介紹。

記者瞭解到,我區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設置體重管理門診或肥胖防治中心,整合相關專業資源提供肥胖症診療服務,並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體重管理納入簽約服務,及時向簽約居民進行科普宣傳;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家庭醫生的健康指導作用,指導老年人選擇適口餐食、堅持適當運動、維持適宜體重,定期測量老年人體重、身高、腰圍和基本運動功能等指標,開展體重管理綜合干預指導;組織專業人員深入社區、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開展體重管理技術指導和健康諮詢活動。進一步推廣體重管理中醫藥適宜技術,為確需體重管理的人群提供體質辨識、飲食調養、起居調攝、運動保健等中醫藥保健指導服務。

同時,我區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行動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啟用時間,打造健康校園。校園內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強化“父母是兒童健康教育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培養兒童青少年形成動態測量身高、體重、腰圍的健康習慣。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相信在政策推動和科普宣傳下,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重視體重管理,積极參與到健康減重行動中。”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科學減重 讓體重管理成為生活方式

趙茜介紹,肥胖症是一種由遺傳因素、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共同作用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肥胖不僅影響個人形象,更是多種慢性病的隱形推手。超重和肥胖是引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還會導致醫療費用增加、工作效率下降、生活品質降低,引發自卑、抑鬱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關於肥胖,兩個指標要關注:一是體重指數BMI,二是腰圍指標。按照BMI的定義,這一數值超過28kg/m^2即為肥胖,24kg/m^2≤BMI<28kg/m^2則是超重。但需要強調的是,雖然BMI指標比較常用,但它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有些熱愛健身的人士肌肉較多,BMI值較高,但實際上並不是肥胖。同時,也存在BMI數值正常,但體脂率和內臟脂肪含量較高的隱形肥胖情況。”趙茜說,成年男性腰圍≥90cm,成年女性腰圍≥85cm,可判斷為中心型肥胖,腰圍的增加通常意味著腹部脂肪的堆積。

值得公眾注意的是,減重不是一味求“瘦”。

趙茜回憶,曾經有一個BMI僅20kg/m^2的女孩走進門診,說自己想要瘦到50公斤以內。趙茜對女孩進行一系列評估后告知她,她的體重正常,內臟脂肪不高,肌肉含量也在正常範圍內,一味追求瘦,可能出現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出現肌肉丟失、代謝減慢、脫髮、免疫力下降以及膽囊結石和胃腸道等問題,甚至導致厭食症。趙茜解釋:“健康比瘦更重要。減肥的核心並非盲目追求體重數位下降,而是通過培養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重塑健康生活方式,實現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

那麼,如何正確管理體重?趙茜認為,合理的飲食、運動、心理、睡眠缺一不可。

飲食方面,首先應遵循營養均衡的原則,增加蔬菜、全穀物的攝入,適量攝入優質蛋白、水果,控制高油、高糖、精細碳水類食物的攝入,例如愛吃火鍋的人,要少吃芝麻醬、油碗;爱吃甜食和主食等碳水化合物的人,要控制食物的總量,盡量避免含糖飲料及深加工糕點、點心等。吃飯時先吃蔬菜、蛋白質類食物,最後吃主食,這樣吃不僅飽腹感強,還能避免血糖波動。蔬菜要多吃,控制主食總量,增加燕麥、糙米等全穀物的攝入。適量的蛋白質有助於健康和體重的保持,成年人每天通常需要2兩至3兩肉(包括禽畜類和水產品)、一個雞蛋和一袋奶。水果、堅果有助於健康,但熱量不低,建議可以在兩餐間吃。晚飯最好在晚上8點以前吃完;如果有約會聚餐,盡量選在中午;同時,吃飯要細嚼慢咽,吃到七分至八分飽就行。避免不恰當的減肥方式,例如完全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或肉,會導致代謝紊亂、女性生理期紊亂及膽結石等疾病。

適當的運動對於預防肥胖同樣至關重要。“只要運動就比不運動強。”趙茜說,公眾應注重培養運動習慣,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如步行、騎自行車出行等。早晨運動能提高基礎代謝率,久坐人群可以採取碎片化的運動方式,例如,利用休息時間做辦公室操、坐時高抬腿、飯後靠牆站立等,都能達到一定的運動效果。

良好的睡眠習慣同樣不可忽視。維持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熬夜,有助於調節體內激素平衡,減少因激素失衡導致的食慾異常和脂肪堆積。此外,學會應對精神壓力,通過冥想、瑜伽、聽音樂、親近自然等方式進行緩解。限酒也是保持健康體重的重要環節,過量飲酒可能干擾身體代謝,增加肥胖風險。

趙茜認為,慢性病防治的關鍵在廚房而不在藥房。體重管理是一項長期目標,肥胖症的防治需要以健康生活方式為基礎,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才能説明百姓享“瘦”健康。

父親的拐杖
父親的拐杖
2025-03-26 05:54:48
雁子村裡燕紛飛
雁子村裡燕紛飛
2025-03-26 05:56:25
留住古城的歷史記憶
留住古城的歷史記憶
2025-03-26 05:56:50
母親的俏皮話
母親的俏皮話
2025-03-26 0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