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淮北日報
淮北市人民醫院普外科 曹曉倩
疝氣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它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品質,還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然而,許多人對疝氣缺乏足夠的瞭解,甚至存在誤區。本文將從疝氣的基本概念、常見類型、發病原因、癥狀表現、診斷與治療以及預防措施等方面進行全面科普,説明大家正確認識這一疾病。
一、什麼是疝氣?
疝氣是指人體內的某個器官或組織通過肌肉或筋膜的薄弱區域向外突出形成的腫塊。最常見的疝氣是腹股溝疝和臍疝。簡單來說,當腹部的壓力增加(如咳嗽、打噴嚏、舉重物等),腹腔內的器官(如腸管、網膜等)可能會穿過腹壁的薄弱點或裂孔,形成一個可觸及的腫塊。
疝氣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先天性發育缺陷、後天性肌肉萎縮或損傷等。雖然疝氣本身並不是致命性疾病,但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嵌頓疝或絞窄疝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疝氣的常見類型
疝氣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腹股溝疝
最常見的類型,約佔所有疝氣病例的70%-80%,多見於男性,尤其是老年男性,有以下兩種:
①斜疝:腸管通過腹股溝管進入陰囊。
②直疝:腸管直接從腹股溝三角區突出。
2.臍疝
①多見於嬰兒和中老年人。
②腸管通過臍部的薄弱區域突出。
③嬰兒臍疝通常是先天性的,多數情況下會在1歲內自愈。
3.切口疝
①多見於接受過腹部手術的患者。
②由於手術切口癒合不良或感染,導致腹壁薄弱。
4.腰疝
①較少見,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②腸管通過腰部肌肉的薄弱區域突出。
三、疝氣的發病原因
疝氣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先天性因素
①腹壁發育不全或肌肉組織薄弱。
②嬰兒出生時臍部未完全閉合。
2. 後天性因素
①年齡增長: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和筋膜逐漸鬆弛。
②長期腹壓增高:如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肥大導致排尿困難等。
③體力勞動:重體力勞動者更容易因腹壁受損而發生疝氣。
④手術後遺症:腹部手術后切口癒合不良或感染。
3.性別差異
男性發病率遠高於女性,尤其是腹股溝疝。
四、疝氣的癥狀表現
疝氣的癥狀因類型和程度而異,但通常包括以下表現:
1.腫塊
患者在腹股溝、臍部或其他部位可觸摸到一個柔軟或有彈性的腫塊。腫塊在站立、咳嗽或用力時明顯增大,平臥休息后可自行回納。
2.疼痛
腫塊所在區域可能出現隱痛或鈍痛。當腫塊嵌頓時(即腸管被卡住無法回納),會出現劇烈疼痛,並伴有噁心、嘔吐等癥狀。
3.消化系統癥狀
腹脹、便秘、噁心、嘔吐等,尤其是在嵌頓疝的情況下。
4.局部不適
患者可能感到局部沉重感或牽拉感。
五、疝氣的診斷與治療
1.診斷方法
①體格檢查:醫生通過觸診檢查腫塊的位置、大小和可否回納。
②影像學檢查:如超聲波、CT或MRI,用於明確疝氣的類型和範圍。
2.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
①適用於嬰兒臍疝或小型腹股溝疝患者。
②使用疝氣帶固定腫塊,防止其進一步突出。
③適用於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如嚴重心臟病患者)。
手術治療:
①傳統開放手術:通過切開腹壁,在薄弱區域縫合修補。
②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適用於大多數患者。
③人工材料修補:使用醫用補片加強腹壁強度。
3.注意事項
嵌頓疝是疝氣的緊急情況,需立即就醫。手術後患者需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以防止復發。
六、疝氣的預防措施
雖然疝氣的發生與某些先天性因素難以完全避免,但通過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風險:
1.保持健康的體重
肥胖會增加腹壓,削弱腹壁強度。通過合理飲食和適度運動維持健康體重。
2.避免長期腹壓增高
積極治療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肥大等可能導致腹壓增高的疾病。避免長時間站立或提重物。
3.加強腹壁鍛煉
通過適度的體育鍛煉(如仰臥起坐、平板支撐等)增強腹壁肌肉力量。避免過度疲勞和劇烈運動。
4.注意手術後護理
手術后嚴格按照醫囑進行康復訓練和護理,避免切口感染和癒合不良。
5.定期體檢
特別是中老年人和有家族史的人群,應定期進行腹部檢查。
七、結語:正視疝氣,守護健康
疝氣雖然是一種常見病,但其危害不容忽視。通過瞭解疝氣的基本知識、早期癥狀和預防措施,我們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旦發現疑似疝氣的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記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醫療知識是我們遠離疾病的重要保障!
讓我們共同努力,正視疝氣這一健康隱患,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守護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健康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