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拐杖
更新于:2025-03-26 05:54:48

本文轉自:渭南日報

  市公安局臨渭分局 王國安

  去年連日秋雨的鄉村土路儘管被落葉覆蓋,卻最容易滑倒,使我不由得擔心老父親的生活起居,自然想起了父親的拐杖。

  幾十年來,我給老父親買了好多根拐杖,有去武當山遊玩買的純藤木龍拐杖,有秦嶺西峪朋友送的天然木拐,也有其他金屬做的拐杖,拐杖中不凡藝術品。但是這些琳琅滿目的拐杖在去年十二月之前都沒派過用場,因為老父親身體康健硬朗,老父親自然也把它們順手擱置,基本被束之高閣。

  龍年開泰,他卻離不開拐杖了,“要帶上拐杖”這句話成了我反覆叮嚀的“命令”。半年父親連續三次住院,病魔對他身體的輪番摧殘直接導致離不開拐杖了。無論在渭南暫住、老家居住以及山裡歇涼都手不離拐了。

  老父親最喜歡的是我從山裡帶回來的龍柏木拐,山裡朋友慧眼識”木”,從萬千雜木造型中獲得天然形狀拐杖,自然美觀無修飾,手握感舒適安全,木質結實。為了防滑,我曾經反覆要給它著地處包裝掌皮,老父親斷然說不,說就喜歡這自然而然的木棍,木棍陪伴著他,好像有生命有靈性,雖然離開樹木,但是一著地就會生根一樣,穩紮穩行。

  自然的都有生命力,自然的東西人都喜歡,天地山川,四季輪換,生生不息,人們遊玩快樂在山水之間;人的一生也是生老輪迴,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由此我突然覺得子子孫孫的扶老攜幼不都是這種“拐杖”精神嗎?!我們年輕時父母爺爺奶奶是我們的拐杖,撫育我們長大成人,我們老了,子子孫孫就是我們的拐杖,幫助我們慢慢老去。

  人老了戀家,更是喜歡定居老家,因為老家才是他們的根,我們的根不也是這裡嗎。老人看著我們長大,我們目送著他們慢慢老去,而這個慢慢老去的過程,正是作為拐杖的我們要孝順扶老的過程,作為有生命的人應該比拐杖有心,這個心就是孝順。

  老父親喜居老家,中年的我事情不多,有空能多陪伴老人,暫居鄉村老家,感想頗多,賦詩兩首。

  《鄉居》

  霖雨打傘天愈寒,落葉濕衣足行遠。

  河南嶺深渾天然,渭北鄉野隱中見。

  橋連城鄉謀生艱,村戶寂寥少人煙。

  黃花遍地杖未掃,煮羊對酒老家暖。

  《秋雨即事》

  淅瀝秋雨日見涼,落木魚貫入池塘。

  陳磚鋪路無泥濘,扶杖老翁穩步行。

  惠風和暢雲消散,疏枝蕭葉鳥鳴歡。

  悟後起修老來醒,現事良莠笑置之。

  現在老父親康復很好,精神矍鑠,力所能及地幹起了務菜、鋪磚路等農活,常常不經意間忘了帶拐杖……

辣語
辣語
2025-03-26 13:20:13
穿十天鞋底脫膠 換!
穿十天鞋底脫膠 換!
2025-03-26 1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