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青山 麋鹿歡
更新于:2025-03-26 06:04:24

本文轉自:呼和浩特日報

小麋鹿不斷降生,麋鹿家族成員預計2027年可達百頭

春到青山 麋鹿歡

天氣漸暖,萬物復甦。在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呼和浩特市白石頭溝內,一群麋鹿在山間悠閒地漫步覓食。一處水坑旁,幾頭半大的小麋鹿時而在水邊奔跑,時而依偎在媽媽身邊;體態豐腴的成年麋鹿或是飲水,或是四處瞭望,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 ●本報記者 馬妍/文 通訊員 楊鑫 趙天宇/圖

1

山間悠閒漫步

盡享春日暖陽

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陰山山脈中段,面積近4000平方公里,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西北部重要生物多樣性分佈區。目前,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近1100種高等植物、近2000種野生動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0多種。

在白石頭溝內,有一條常年不結冰不斷流的小溪,順著山中的溝谷一路向南流去。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白石頭溝管理站觀測點工作人員馬海波介紹:“麋鹿家族每天都會在溪流邊吃著野草、喝著泉水,悠閒地散步。”

麋鹿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與其他鹿不同,麋鹿的頭臉狹長像馬,角鹿,蹄子寬大像牛,尾細長像驢,因此又被稱為“四不像”。麋鹿喜歡棲息在沼澤濕地類型的環境下,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野生種群早已絕跡多年。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我國緯度最北、氣溫最低、海拔最高的麋鹿保護地。這裡的麋鹿較其他地區麋鹿的毛色更鮮亮,皮毛更厚實。

白石頭溝管理站站長蘇日圖告訴記者:“麋鹿的換毛時間主要取決於季節的變化。一般來說,麋鹿會在春季和秋季進行換毛。具體來說,從冬毛換成夏毛的時間大約在每年的3月至4月,而從夏毛換成冬毛的時間則在每年的9月至10月。”

2

天空地一體化監測呵護

保護區麋鹿種群壯大

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麋鹿“落戶”大青山。2021年9月,來自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和江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的27頭麋鹿放歸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呼和浩特市白石頭溝。

歷經3年半,麋鹿已適應這裡的自然環境,種群總數已經增加到50多頭,預計2027年可達100頭。麋鹿種群在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擴散與壯大,為下一步繼續開展相關研究及監測奠定了良好基礎。

“2022年,9頭麋鹿幼崽在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降生,這是大青山野化放歸麋鹿種群成功繁衍的第一代,也標誌著我國首次在蒙古高原南緣的華北區與蒙新區過渡帶成功建立野生麋鹿種群。2023年和2024年,又陸續迎來了21頭小麋鹿降生,小麋鹿的不斷降生,這充分說明瞭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優良,適合麋鹿家族繁衍生息。”蘇日圖說。

馬海波介紹:“自麋鹿家族落戶白石頭溝以來,我們利用北鬥衛星定位項圈,密切跟蹤監測,構建了以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監測、地面監測相結合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每天不間斷對麋鹿種群的生活進行監控。同時還有工作人員定期上山收集麋鹿糞便,以此來判斷它們的健康狀態。”

“從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來看,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麋鹿棲息提供了絕佳自然條件。3年多以來,麋鹿種群日益壯大,這得益於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對大青山的生態建設與保護。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著以邊緣物種群落為代表的山地森林和珍稀瀕危物種。麋鹿種群的成功繁衍,既豐富了內蒙古的生物多樣性,也證明了積極發展人工繁育種群並科學開展野外種群重建是恢復保護瀕危物種的有效途徑。”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副局長劉佳文說。

3

在大青山感受

生物多樣性之美

除了麋鹿,在大青山山谷裡還生活著另一種幾年前放歸自然的野生動物——普氏野馬。2021年9月至10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分兩批次野化放歸了4雄8雌共12匹普氏野馬,它們都來自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

近年來,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普氏野馬和麋鹿的種群擴大繁育、保護管理、跟蹤監測等方面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10月底,大青山的普氏野馬種群數量較放歸初期增長42%,麋鹿數量增長93%。

麋鹿等野生動物種類的逐年增加,不僅使大青山的生物多樣性“家底”更豐厚,也進一步彰顯了大青山的生態環境優勢及綠色發展潛力。

近年來,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和改善,為麋鹿、普氏野馬等野生動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條件。保護好大青山的生態環境,對於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持續推動地區綠色發展,讓這片青山綠水成為更多野生動物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