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劉藝明 通訊員巫雲鵬)一場涉及三個孩子的離婚官司,因父母雙方對撫養權僵持不下陷入困局。佛山禪城法院依託家事網上法庭平臺,啟用家事調查員機制,在得出權威的“家事調查報告”後,又以“試驗性撫養方案”對男方照顧子女的能力進行考察,最終根據實際履行情況及兒童真實意願作出調解。這場情與法交織的家事審判背後,藏著怎樣的新型解紛智慧?
羅某(女方)與陳某於2009年結婚,婚後育有兩子一女。2024年9月,因夫妻感情不和,羅某訴至法院,要求離婚並主張三名子女由其直接攜帶撫養。
在瞭解案件詳情後,法官考慮到雙方矛盾較為尖銳,見面極易引發衝突,且陳某長期在外地工作又不願到法院直接面對羅某,於是決定啟動該院與禪城區婦聯建立的家事網上法庭,通過“隔空”審判讓雙方能更理性表達訴求。庭審過程中,陳某雖同意解除婚姻關係,但在子女撫養和夫妻共同債務負擔問題上,無法與羅某達成共識。雙方始終堅持自己更適合直接攜帶撫養三名子女,彼此互不讓步且對立情緒嚴重,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為了更好地處理該案,最大程度保護兒童利益,禪城法院決定委託家事調查員,借助家事調查員熟悉社情民意的地緣優勢進行入戶訪查,以便釐清案件事實,幫助當事人疏解情緒,助力法官對案件作出既合乎法理、又兼顧人情的處理。禪城法院向區婦聯發出《家事案件調解委託函》,明確委託事項及要求,並附上詳細案情介紹、入戶調查指引等,區婦聯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指派2名家事調查員開展調查走訪工作。經過入戶走訪,家事調查員與當事人、子女及親屬進行充分交流,全面調查瞭解雙方的經濟能力、居住條件、親子關係、教育資源、親屬支援等情況。經過充分評估雙方優、劣勢,家事調查員認為羅某能夠為孩子提供穩定的生活環境和情感支援,建議三個孩子全部由羅某直接攜帶撫養。
在第二次庭審過程中,陳某強烈堅持其有條件及能力照顧三名子女。結合家事調查報告中反映的相關情況,在徵得羅某及子女的同意后,承辦法官提出試驗方案:由陳某於春節前後,獨立承擔三名子女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學業輔導等事宜,以此進行實際考察。春節後,承辦法官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協調並對三名均已年滿8周歲子女一一進行詢問。經詢問得知,陳某並未按此前庭上所保證的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照顧,且孩子們均表示願意和羅某生活。
法官結合孩子意願,對陳某進行耐心勸導。經過反覆釋法說理,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協定:三個孩子均由羅某直接攜帶撫養,陳某每月支付三名子女撫養費,並明確了陳某的探視權和夫妻共同債務的負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