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體重管理年”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國家喊你減肥啦”、“國家不允許你胖了”等討論引發全民關注。這不僅僅是一場健康運動,更是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議題。
1 |
全民減重,勢在必行
數據顯示,中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已超過50%,如果不加以有效遏制,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飆升至70.5%,兒童超重肥胖率也將達到31.8%。肥胖不僅與慢性病密切相關,還會影響運動能力、心理健康、社交活動和生活品質。
國家已著手構建支持體重管理的良好環境,但我們的減重觀念是否也與時俱進了呢?讓我們一起來更新那些過時的減重認知。
2 |
科學減重,糾正誤區
誤區一:
越能忍饑挨餓,減肥效果越好
很多人認為節食就能瘦下來,但事實並非如此。肥胖本質上是一種代謝性疾病,飲食只是眾多影響因素之一。
當我們極端節食時,身體會啟動"求生模式":提高食物吸收率,同時降低基礎代謝率和運動意願,逐步實現能量平衡。節食越極端,這種代謝調整就越迅速,減重平臺期到達得也越早,反彈風險也就越高。
科學減重需要在代謝基本正常的前提下,將合理飲食與適當運動相結合,才能取得持久效果。
誤區二:
運動一定要去健身房或公園
運動的核心目的是改善代謝和心肺功能,促進肌肉和骨骼合成。它並不局限於特定時間、地點或形式。
生活中的碎片化運動同樣有效:蹲馬桶時上舉手臂,走路時活動腰部和四肢,開會時勾勾腿...只要行動起來,身體就能即時感知這一變化,並開始調整代謝節奏。
減重不必等到有大塊時間才開始,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積少成多,同樣能收穫健康。
3 |
健康減重,調整心態
誤區三:
減肥速度越快越好
快速減重的願望可以理解,但這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身體需要時間來適應代謝變化。
減重過快,身體會將其視為異常狀態,出於自我保護本能會遏制減重速度,導致平臺期出現。如果在平臺期未能鞏固前期成果就重拾舊習,身體會誤以為減重並非你的本意,進而促使體重迅速反彈。
科學減重應當循序漸進,給身體足夠時間適應新的代謝狀態,這樣才能實現長期穩定的體重管理。
誤區四:
暴飲暴食一定是壞事
單純因為愛美食而暴飲暴食確實需要糾正,但如果是心理問題導致的暴食行為,情況就複雜得多。
對一些人來說,暴飲暴食可能是當下唯一的情緒發洩途徑。這種情況下,建議先不要強行糾正飲食行為,而是尋求心理諮詢説明。當心理問題得到解決,暴飲暴食往往會自然改善,此時再按科學節奏減重,效果會更加顯著。
4 |
生活細節,影響減重
誤區五:
喝水要一飲而下
很多人自認為喝水量很大,卻常常嘴唇乾燥起皮。這是因為喝水方式不當。
喝水的目的是稀釋血液,加速代謝,輔助降糖、降脂、降尿酸。一次大量飲水或不停喝水會加速水代謝,水分很快就被排出體外,無法發揮應有的健康作用。
科學的飲水方式是:少量、多次、主動喝,以嘴唇保持濕潤為佳。
誤區六:
吃飯速度越快越有利於減重
快速進食不僅增加腸胃負擔,還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加重代謝系統壓力。更重要的是,吃飯速度過快會導致食管快速堆積食物,而這部分食物並不參與胃的飽腹感調節過程。
這相當於每頓飯都在不知不覺中多吃了一部分,長期下來必然導致能量攝入超標,反而加劇肥胖問題。
5 |
與時俱進,享“瘦”生活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臨床經驗的積累,越來越多的減重新知識正在刷新我們的認知,重塑健康觀念。我們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減重理念,配合專業醫生的指導,科學管理體重。
讓我們一起告別過時觀念,擁抱科學減重,真正享"瘦"健康生活!
6 |
尋醫問診,開啟專業減重之旅
更新了減重觀念,糾正了常見誤區,接下來就該付諸行動了。對於許多人來說,專業醫療指導是科學減重的重要保障。減重不僅僅是單純的“少吃多動”,而是需要綜合考量個人體質、代謝狀況和生活習慣的系統工程。
選擇適合自己的醫院,與專業團隊一起,讓減重變得更加科學、高效、持久!
作者 | 航太中心醫院 許美豔
來源:北京114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