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都怪中國市場銷量大幅下滑?
更新于:2025-03-26 05:19:52

2025年3月,德國豪華汽車製造商保時捷交出了一份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保時捷銷售收入約400億歐元,同比下降1.1%;淨利潤同比暴跌30.3%至36億歐元。這一業績,創下近年來最大跌幅。

保時捷

全球主要市場中,僅中國市場幾乎下滑了三成?

從財報數據看,保時捷的全球交付量下滑3%至31.07萬輛,但地區分化顯著:歐洲、德國、北美及新興市場銷量均創歷史新高,唯獨中國市場遭遇“滑鐵盧”,交付量同比銳減28%至5.69萬輛。

中國市場作為保時捷曾經的“利潤引擎”,其需求疲軟,或許直接拖累了同期保時捷的整體盈利表現。

應該說,中國市場銷量“激烈”下跌,成為財報比較“刺眼”的註腳。對此,保時捷官方應該是有一定的認知的。

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主席奧博穆表示,中國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發生根本性變化:一方面,自主品牌在豪華車領域快速崛起,新能源車型滲透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巨集觀經濟波動導致個人奢侈品市場規模縮水18%-20%,進一步擠壓傳統豪車需求。

保時捷

事實上,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幾乎下滑了三成,更深層的矛盾或許在於電動化轉型的“相對滯後”。

儘管保時捷曾高調宣佈2030年純電車型佔比超80%的目標,但2024年其新能源車交付佔比僅為27%,純電跑車Taycan銷量更暴跌49%。

相比之下,中國本土新勢力品牌憑藉智慧化與快速反覆運算能力,或許正加速蠶食傳統豪車的市場份額。

保時捷

保時捷的“自救”?追加投資、裁員、電動化及智能化推進

不過,面對目前的盈利壓力,從目前的資訊來看,保時捷方面並沒有準備“坐以待斃”。

據瞭解,保時捷祭出“開源節流”組合拳:計劃追加8億歐元投資,聚焦產品組合優化與電池技術研發。

同時,保時捷啟動全球規模重組,到2029年累計裁員3900人,並將中國經銷商網路從150家縮減至100家。

保時捷

值得關注的是,其電動化戰略轉向“靈活路線”,宣佈未來將保留內燃機、插混與純電的多元動力選擇。這是否意味著,2030年純電目標悄然鬆動了呢?值得思考。

與此同時,保時捷加速佈局智能化賽道,旗下基金參投中國智能駕駛企業智駕大陸,試圖通過本土化合作彌補技術短板。

這一舉措凸顯其對中國市場戰略價值的重新評估——既要應對短期陣痛,更需為長期競爭鋪路。

保時捷

本文結語:

我認為,保時捷的困境並非個案,而是傳統豪華品牌轉型期的縮影。其財報預警2025年盈利能力或進一步下滑,營業銷售回報率預計降至10%-12%,這意味著戰略調整的效果需至少2-3年才能顯現。

對於保時捷而言,能否在電動化與品牌溢價之間找到新平衡點,或許將決定其未來走向。

若固守“動力多元化”策略,可能錯失新能源市場視窗期;若激進轉型,則需直面研發投入與短期利潤的博弈。不過,不管如何,目前的調整,總是值得肯定的。正如奧博穆所言:“我們正主動為未來築基”。

保時捷

在此,我們希望保時捷通過行之有效的市場舉措,迅速扭轉當前的局面,不斷獲得更好的市場處境。

最後,本文涉及到的銷量等數據,來源於保時捷官方,僅供參考,具體以官方數據為準。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運營部原創文章,總第11589期,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標註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