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爆料:有人在無能狂怒之下不斷舉報,車企終於停發汽車周銷榜
更新于:2025-03-26 04:58:59

回顧:

3月1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關於規範企業數據發佈的倡議書》;內容提到部分車企頻繁發佈不能代表市場規律的銷量周榜,數據來源不明,引發輿論誤導,擾亂行業秩序,加劇“內捲式”惡性競爭。

隨後新一周的銷量榜緊隨而至,圖片版式類似於理想汽車之前發佈的銷量周榜;但是理想汽車方面稱該榜單並非理想汽車發佈,而是冒充設計的“野榜,”具體發榜人已經確認,不過卻沒有公佈(點名)。

 

事件本應到此為止,但是ID為“Blood旌旗”的博主發文點評了關於銷量周榜取消的內容。

 

“這兩天看了一些實錘的資料,周榜的確就是那家無能狂怒之下不斷舉報的結果。”

究竟是指誰呢?

筆者只能說不得而知。

或許是某些不在榜單上的汽車品牌,或許是銷量有些波動的汽車品牌;但在沒有實據的前提下一定不要下定論,要知道銷量周榜上的汽車品牌主要以新勢力汽車品牌為主,至少也是傳統車企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這些汽車品牌背後都有非常活躍的監測團隊,會時刻關注著媒體甚至網友評論的動態!一旦發現不利於企業與品牌的動態,其必定會通過一系列手段去“不斷舉報。”

 

媒體(含自媒體)正在“不斷舉報”中艱難前行。

不論該博主所謂的“無能狂怒之下不斷舉報”某車企的情況是否屬實,但相信媒體、尤其是自媒體人普遍經歷過來自企業的“不斷舉報。”

當某一家車企、某一個品牌或某一款產品出現問題的時候,媒體是有責任將事實還原給大眾的;這是對於消費者的負責,同時也是對企業的鞭策。但是現在的媒體傳播卻出現了一些來自企業設置的障礙,其中最典型的正是一旦出現客觀評價卻不利好企業的報導,企業方面則會通過持續舉報的方式向相應平台進行反饋。

程度幾乎達到“騷擾”的標準,平臺不勝其煩,媒體人自然也要承受很大壓力。

假設不是企業在進行這種行為而是第三方服務公司進行的話,這種行為叫做什麼呢?四個字的評價:控制評論。

 

有一些企業已經把“水軍”的工作包攬了,在行銷方面的思路明顯錯誤;並且不排除其行為可能不夠規範或符合相應法規的可能性。不論是通過“不斷舉報”來干擾媒體輸出,還是通過法務方式打著依法依規的名義來對媒體和網友進行威嚇,客觀上都有控制評論的味道。

現在的一些汽車品牌是只能說好話,哪怕有一點不利於企業的事實被說出來,大旗隨即就會搖起來、帽子立時就能扣上一頂又一頂。

相關汽車協會應當將這種現象重視起來。

否則任由綜合實力遠超過媒體和網友的企業通過灰色方法控制評論的話,行業競爭只會更加無序,“內卷”將捲垮行業根基並養成行業寡頭。

希望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