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新能源時代以後,除了能源模式的轉變以外,最大的改變莫過於新能源的隱藏式門把手以及車內沒有的物理按鍵了。如果說隱藏式門把手還是為了減少風阻,增加續航以外,那車內取消物理按鍵就完全是為了節約成本了。
現在市面上的新能源車型大部分都採用的是螢幕操作,比如音樂、空調、音量等,全部都需要觸控螢幕來完成,雖然大部分車型也都用了語音助手,你可以喚醒車輛的語音助手來幫你完成,但是有時候真的不想說話,並且咱們試過很多車輛,幾乎沒有100%能夠完成掌握你意思的語音助手。
所以還是需要你通過螢幕來進行操作
而就在近日,德國ADAC公佈了一組測試數據,駕駛員使用觸控屏完成需要2.3秒,若以80公里/小時車速計算,相當於閉眼開出50米。
與此同時,在3月6日這一天,大眾汽車宣佈:從明年量產的ID.2all開始,所有新車型將恢復空調、音量等核心功能的實體按鍵。設計總監安德列亞斯·明特公開認錯:“再不用反人類設計了!”
該決定也是讓很多消費者引起了好感,畢竟除了上述我說到的這些問題以外,螢幕操作極大的增加了誤觸的風險,以特斯拉車型為例,特斯拉的屏幕設計的已經是相當簡潔了,算是整個新能源行業中較為好操作的了。
但是依舊面臨著誤觸的風險,例如關閉空調時候左上角的關閉按鈕,又小又不好關。其他的更是一言難盡。
再以特斯拉為例,可能很多小夥伴沒有遇到過,但是特斯拉的車機如果發現死機的情況,整個螢幕你都用不了了,這個時候你想知道速度、開空調等都是沒有辦法完成的。
而如果換成物理按鍵,那這些所有的程式都是分開的,即便是空調按鈕壞了,也不影響音量的大小,不影響儀錶信息的顯示。在去年上市的小米SU7方向盤保留16個實體鍵備受消費者好評,並且也不影響內飾的科技感。
車企如何平衡車內的現代化資訊,並且依舊保留方便可靠的物理按鍵,這才是發展新能源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