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越秀山麓,一條“紅棉詩道”蜿蜒其間,百余株木棉浸透蒼翠疊嶂,在經典詩詞、畫作的浸染下,吟誦著羊城千載不變的英雄史詩。
紅棉詩道匯群賢,詩韻飛揚啟全運。3月23日,2025廣州詩詞大會——詩詞專場分賽區活動“越秀山古木棉道賽詩會”火紅綻放。這場文化盛宴不只是文人墨客的雅集,更是一場全民共用的春日詩典,讓千年文脈在木棉花影里綻放新芽。
百年紅棉道,詩畫煥新生
越秀山雄踞廣州城市傳統中軸線起點,見證千年羊城歷史變遷,萬木林間百余株木棉挺立,更有九株百年木棉直入雲霄。如今越秀山的古木棉道經精心改造,以“紅棉詩道”新姿驚豔亮相。
在承載著千年羊城記憶的百步梯兩側,宮燈造型的紅棉燈柱臨風而立,鋪陳著李商隱、陳恭尹等從唐朝到現代的名家們描寫紅棉、吟誦廣州的40首經典詩詞,以及陳樹人、陳永鏘、汪曉曙等藝術家的40幅紅棉畫作。
“木棉自古便是君子氣節的具象,其虯枝鐵骨早已鐫入嶺南人的精神圖騰。”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陳樹人紀念館館長陳美霞駐足畫作前解讀。市民在拾級攬勝之間,指尖撫過詩行,目光流連丹青,既見英雄花映照的磅礴山河,更感悟歷代名家灌注筆墨間的錚錚風骨。
“將古道化作紅棉詩畫廊,讓市民遊客在感受紅棉詩道美景的同時,也能受到紅色文化的薰陶和感染。”廣州市越秀公園業務部部長趙海軍表示,接下來公園將舉辦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市民遊客在“紅棉詩道”品賞紅棉詩詞,感受紅色文化,領略廣州魅力。
詩詞+運動,全運巧入戲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越秀山上,群英薈萃。一眾選手與愛好者與數十位身著漢服的“花仙子”“詩公子”一同沿著百步梯拾級而上,在對詩通關、登山赴會的同時,在毽子、捶丸、投壺等古代運動中感受文化基因。
在越秀山紅棉詩道賽詩會現場,清華附中灣區學校初二學生周同學告訴記者,作為古詩詞愛好者,她自幼受語文教師祖母薰陶,常在課餘與智慧助手進行飛花令訓練:“這次沿著百步梯攀行吟誦,不僅能感受到‘英雄花開英雄城’的意境,還能領悟到詩詞文化的當代生命力。”
“本次詩會緊扣‘迎接十五運’主題,將傳統詩詞競技與全民健身巧妙結合。”據本次活動相關負責人易佳介紹,活動共設置了50個專業組選手位,吸引逾千市民同攀詩徑。“此外,活動邀請了詩詞名家張海沙、侯立兵以‘詩詞裡的運動’為主題展開跨界對話,引領參與者在平仄韻律間感知力與美的交響。”
“詩詞賽道”上,選手們憑藉完成打卡的《羊城木棉春曉圖》領取答題卡,答題準確率最高的10位選手直接晉級分賽區的最後比拼環節,通過“歎春”主題飛花令兩兩對決。本次賽詩會最後共有五位詩詞愛好者表現優異,成為本次分賽區的優勝選手,接下來將參與於4月中旬舉辦的2025廣州詩詞大會複賽比拼。
文|記者 孫牧圖|受訪方提供(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