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進火鍋店,桌面上的小鍋在熱力作用下噗噗翻滾,肉菜不一會就燙出香氣;當你走進烤肉店,烤串在爐子上滋滋冒油,眼睛卻沒有被煙火熏得發疼;當你走進美妝店,貨架上琳琅滿目、七彩繽紛的包裝,讓你忍不住細細研究……這些景象,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日常的場景背後卻是市場掘金密碼。
在“中國品牌名鎮”容桂,除了聚集一批家電行業龍頭,餐飲設備行業、包裝容器行業也隱藏著“行業標杆”。近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佛山市順德區澳牌餐飲設備有限公司、佛山市譽延豐包裝容器有限公司,了解他們奮鬥的故事。
從電器起家,到起草團體標準
創始人瞄準電動餐桌垂直領域
作為“傢俱之都”“家電之都”,在順德,傢俱相關企業超過3萬家,家電企業上下游企業超過3000家。土生土長的吳炳華也受其影響投身到家電行業。
2006年,吳炳華開始了火鍋電磁爐的創業之路。在與客戶合作期間,他發現火鍋爐會出現各種狀況,使用壽命大大縮短。原來是因為火鍋爐所配套的餐桌沒有考慮電器的特性,都是普通餐桌挖個洞把電磁爐裝進去。
“曾經有一位浙江客戶,他要求做無煙火鍋。當我們把整套產品打包過去後,客戶反映因為桌筒開得不夠大沒有足夠的散熱孔,導致電器過熱最終報廢了。”澳牌餐桌工廠經理蔣黛介紹道。
為了更好地適配電磁爐,吳炳華跑遍了龍江樂從的傢俱廠,卻發現沒有一家傢俱企業專門為餐飲門店做傢俱。他驚覺這或許是一個廣闊的天地。
2010年左右,吳炳華建立實木傢俱車間和五金車間,開始研究針對餐飲店的餐桌設計。而後幾年,企業實現了關鍵電器設備自產自銷,電烤爐、電陶爐、無煙凈化設備等逐步升級,拿下多個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做到電器與傢俱整體配套。
隨著火鍋、烤肉文化的出海,不少餐飲企業也隨之展開出海計劃。2018年,吳炳華開始建立外貿部,次年獲得北美ETL認證。“目前,我們海外客戶分佈在歐洲、北美、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訂單約佔總額的20%。”
令人欣喜的是,2024年吳炳華與澳牌解鎖了“新成就”——起草“《多功能電動餐桌》團體標準”,填補行業空白。該標準在電動功能、餐桌材質、安全性能等方面進行參數界定,提供了可供借鉴与遵循的范例。這意味著,澳牌成為行業規則制定者。
在近20年的發展中,澳牌從電器到餐桌實現了全產業鏈完整閉環,擁有多個“第一家”的頭銜,成為細分領域多功能電器餐桌行業的“隱形冠軍”,據介紹,去年銷售額近一個億。
“一直以來,我們瞄準B端,為餐飲企業進行門店配套方案和個人化定製。去年開始,我們發現客戶類型有了新變化,一方面私人會所對多功能餐桌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大眾逐漸選擇回家吃飯,個人購買者增多。”吳炳華表示,企業嘗試轉向C端尋求新突破,未來將擴大客戶群體,把智慧餐桌推向千家萬戶。
“我們在餐桌的尺寸上進行縮小,製作適合2-3人小家庭的小桌,另外增加更多娛樂功能,比如無線重複、藍牙音響等,並嘗試人工智慧介入。”吳炳華向記者提出他的設想,“豆包、deepseek這類AI與食客互動,推薦時令菜譜,甚至一鍵購物。”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企業的製造中心與行銷總部搬到“澳牌工業園”,真正實現“工業上樓”。蔣黛介紹,園區共有7層總面積近3萬平方米,工廠接入華為雲全面實現數位化、現代化運營。
技改賦能,設備提“智”煥新
鑽研化妝品包裝領域的標杆企業
“我們的老闆既是包裝行家,也是錦鯉大師。”在容桂有一家企業,在塑膠容器包裝行業中立身,成為化妝品包裝領域的標杆企業,又把錦鯉養殖養出首家省級錦鯉良種場。
譽延豐公司創始於1991年,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第一,前身“譽豐塑膠容器廠”廠區只有1700㎡,10多名員工。企業發展到第一個十年,總部面積躍升至20000平方米,又過了4年,40000平方米的公司分廠正式投入使用。
“最開始的時候,條件不好,廠房簡陋,設備落後。”企業相關負責人回憶,2006年左右公司迎來了首個全封閉式無塵車間,正式專攻彩妝產品塑包市場。而後,注塑第二車間、PET車間、印刷車間等進行了擴建或新投產。
2024年,譽延豐生產基地投入使用,佔地14100㎡,建築面積近6萬㎡,員工上千人。企業完成“工業上樓”,實現集約、高效,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競爭力。
記者走進企業大堂,看見展示櫃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個護包裝。可以說,當前市面流行的包裝這裡都能尋到,比如啞光磨砂質感的精華瓶、流線型的乳液罐體、鐳射鐳雕瓶身等等。不僅如此,還有用“咖啡渣”材料、可降解PLA材質等環保材料打造的包裝矩陣。而生產大樓一樓儲存間更是擁有成千上萬套模具,不少模具更是見證過中國美妝市場變遷的“老前輩”。
“我們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技術團隊,技術部門不僅能自主設計開發產品,還能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要求個人化定製。”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容器包裝最重要的模具,車間引入了先進的製造設備,能夠製造出高精度、高品質的模具。此外,在生產方面,我們設立了注塑、吹塑、印刷、彩妝四大車間,生產工藝主要有成型(包括注塑成型和吹塑成型)、表面處理(燙金和噴漆)、絲印和裝配等。
“目前,我們與100多家國內外知名客戶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的外包裝都出自我們這裡。”負責人表示,出口訂單佔比約30%,其中日本企業佔比最高。
當前,隨著材料、技術和設備的突破,入行幾乎無門檻,塑膠容器包裝行業競爭加劇。在此背景下,譽延豐藉助新基地投產的契機,2024年銷售額近4個億保持了增長態勢。但負責人坦言,企業受客戶訂單影響大,很難保持長期持續增長。
“要贏得客戶的認可,繼續在行業站穩站好,我認為就要靠過硬的品質。”他表示,既要品質高也要單價低,要又好又快又時尚。
負責人表示這也是企業要花大力氣、大投入建立新基地的原因:“搬入新廠房後,我們進行了生產線的自動化升級,引入人工智慧,應用新材料、新設備、新產品創新。”
在印刷車間,生產線上引入十多台視覺檢測系統,通過AI能精準識別印刷錯誤,並將缺陷產品篩選出來。“機器能做到1分鐘識別50個以上不會出錯,而人的眼睛1分鐘只能識別約40個還可能因疲勞出錯,產能提高了20%。”無獨有偶,在裝配車間,一個擁有多重蓋子、兩個分區的面膜盒子,通過自動裝配生產線,人員配置可節省近50%,且精準度、速度也同步提升了。
值得一提的是,譽延豐公司屬下有長龍錦鯉養殖場、南巨集文創園、南巨集海洋公園等子公司,商業版圖橫跨一二三產業。
容桂有地,歡迎企業成為下一個“隱形冠軍”
2024年,容桂多項數據呈現增長走勢: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75.56億元,同比增長1.07%;工業投資額56.15億元,同比增長36.93%;工業用電量19.4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
曾經,容桂開發強度已經超過70%,大家都在關心未來發展的空間在哪裡?還有地嗎?在今年容桂總商會舉行的新春酒會上,容桂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至今,容桂通過土地整理,騰出了寶貴空間,實現了企業回家和增資擴產20個專案。
“搬到新園區后,我們變得更忙了,因為環境變好,客戶認可度、信任度增加,訂單也跟著增加了。”譽延豐相關負責人表示。像譽延豐、澳牌這樣通過“騰籠換鳥”而獲得新土地、新突破的企業未來將越來越多。
據悉,通過將1500畝的商住、商業用地調整為產業發展用地,將2300畝的商住、商業用地調整為公園綠地、公共設施,容桂目前儲備的土地超過了8500畝,其中工業用地就超過1200畝。2025年,容桂將錨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開發區,繼續為新一代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配套、高端醫療器械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企業提供充足的產業空間。
文、圖 | 記者 楊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