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國睡眠研究會發佈了《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研究白皮書》,基於對15萬餘人的調查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居民平均夜間睡眠時長為6.85小時,較2023年增加6分鐘;平均入睡時間推遲至0時18分,比去年晚17分鐘。儘管睡眠時長略有改善,但“入睡難”仍是困擾超半數人群的核心問題。
睡不著怎麼辦?只要在社交平臺搜索“失眠”一詞,就有一些所謂的“經驗貼”推薦褪黑素。記者走訪藥店瞭解到,市面上銷售的褪黑素根據不同的生產廠家和規格,售價從十幾元到一百多元不等,此類產品大多被列入“藍帽子”保健品一類。藥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購買褪黑素的除了睡不著覺的老年人,還有一些作息紊亂的年輕人,銷量都還不錯。
褪黑素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褪黑素是由大腦松果體分泌的一種激素,其分泌呈現顯著晝夜節律:白天光照抑制分泌,夜間黑暗環境下分泌量激增,淩晨達峰值,較日間飆升10倍以上。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賴莎表示:“褪黑素通過同步大腦與身體的晝夜節律,幫助人體從清醒模式切換至睡眠模式,維持睡眠-覺醒周期穩定。”
褪黑素不建議作為常規藥物治療失眠,僅用於晝夜節律失調型睡眠覺醒障礙的人群。如:老年人因松果體功能隨年齡衰退,導致分泌減少;藍光暴露者因長期接觸電子螢幕抑制褪黑素分泌;需要輪班工作、倒時差或長期熬夜人群;因松果體病變、內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及更年期雌激素下降人群。而一些焦慮、抑鬱等心理因素引發的失眠不適用褪黑素,需針對性治療。
此外,褪黑素可能與某些抗凝葯(如華法林)、降壓藥、免疫抑製劑、抗抑鬱葯及避孕藥發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應風險或影響藥效。使用前應諮詢醫生,避免盲目補充。
長期使用褪黑素可能會導致失眠風險增加?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教授蔣卓勤表示,長期、過量服用褪黑素,可能會影響機體正常分泌褪黑素,從而引起睡眠功能紊亂。甚至還可能會促進血管收縮,增加大腦中風的風險,還可能導致激素分泌紊亂,導致男性生育功能下降等情況。因此,不建議長期、大劑量使用褪黑素來説明睡眠。
專家強調,調整生活方式是改善睡眠的核心:
1.飲食控制:睡前2-3小時避免攝入咖啡、濃茶、酒精等興奮性物質,避免過飽。
2.適度運動:日間規律鍛煉有助睡眠,但睡前應避免劇烈運動。
3.環境管理:保持臥室安靜、光線柔和、溫度適宜,睡前1小時停止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減少藍光抑制褪黑素分泌。
4.作息規律:固定作息時間,避免熬夜或過度腦力活動。
文|記者 許敏 通訊員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