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億鋼機:鋼鐵森林中的“數字脈動”
更新于:2025-03-26 04:03:07

本文轉自:濟寧日報

■濟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碧源

在山東華億鋼機股份有限公司“國家5G工廠”內,機器的嗡鳴聲與數據終端的提示音交織成一首現代工業“交響曲”,生產線上即將發往國外的裝配式鋼橋構件,金屬表面泛著冷冽的光澤。“十年前,我們還在為如何突破傳統鋼結構製造的效率瓶頸發愁,如今這條全自動生產線能將人、物定位精度控制在10毫米內,生產效率提升了不止一點點。”山東華億鋼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權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企業,用十一年時間從一家地方鋼構廠蛻變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在裝配式鋼橋與鋼結構製造領域書寫了一段“鋼與鐵”的創新傳奇。

走進華億鋼機的研發中心,一台台精密儀器正對新型鋼橋結構進行抗風載模擬測試。工程師的電腦螢幕上,數位孿生模型實時顯示著橋樑在極端天氣下的形變數據。“傳統鋼橋遇到強風時,懸挑部分容易產生應力集中,而我們這項專利技術通過連牆單元、柔性拉結件和底部支撐單元的協同設計,能有效提高整個結構的抗載荷以及抗風載能力,從而提升建築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張權告訴記者。

這項專利技術,正是華億鋼機參與濟微高速白馬河特大鋼橋專案的“殺手鐧”。

“該項目採用了模組化裝配式鋼橋技術,能實現快速施工與高精度安裝,通過5G工廠實現構件生產全流程數位化,生產效率提升26%。”談起這個專案,張權滿是自豪,“模組化裝配技術結合浮筒動態調節功能,能讓鋼橋如同積木般在複雜地形中快速組裝。這使得我們的高性能裝配式鋼橋斬獲第八批山東省製造業單項冠軍,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技術的革新不止於此。北京新機場高速公路收費站專案是大興國際機場週邊“五縱兩橫”綜合交通主幹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億鋼機憑藉嚴苛的質量體系,承攬了加工製造起點收費站和終點收費站的所有鋼結構專案,總重約4100噸,僅用時20天,其產品以毫米級精度通過驗收,為“中國製造”贏得國際口碑。

憑藉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華億鋼機在產品上不斷創新,其生產的高性能裝配式鋼橋被廣泛應用於城市主幹道、高速公路、鐵路等多個領域,成功實現了在國內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減少了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這些凝結著300余台研發設備、20項發明專利的技術成果,讓企業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佔比突破4%,更推動行業標準制定的話語權牢牢握在中國企業手中。

2024年,華億鋼機除了承接眾多支援家鄉建設的專案,還積極投身於印尼、塔吉克、塞拉利昂等國外重點建設工程,標誌著其產品正式進入國際市場,出口業務實現突破,出口金額高達5000萬余元。

這些國家級工程背後,是華億鋼機在細分領域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第三、全省第一的硬實力。

在鋼結構製造領域,部分高端技術與關鍵設備曾長期依賴進口,存在“卡脖子”問題。公司自主研發的多項技術,有效解決了裝配式鋼橋受地形、造價等方面影響的問題,提升了鋼橋的性能與施工效率。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還降低了國內相關項目的建設成本,提高了專案的自主性與可控性。

與市場擴張同步的,是產學研融合的深度佈局。華億鋼機始終堅持“科技興企”的發展策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根本,積極圍繞產業鏈、創新鏈佈局人才鏈,與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同濟大學、山東建築大學等知名鋼結構權威高校保持產學研合作關係,共同攻克技術難題並促進成果轉化,有力推動了鋼結構製造技術的升級,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截至2024年,累計獲得發明專利2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80余項,軟體著作權6項,參編行業標準5項,成為山東省建築工程智慧建造試點的百強企業之一。

在曲阜開發區,零碳交通科技產業園及配套基礎設施一期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華億鋼機的焊接車間內,H型鋼自動焊接生產線正井然有序生產著該專案所需的產品。“傳統焊接靠老師傅‘憑感覺’,現在機器就能精準控制電流和角度。”張權告訴記者。這種數位化管理在生產流程的每個環節都有體現。通過工業互聯網雲平臺,整合上下游企業資源,華億鋼機實現了從原材料採購到生產交付的全流程數位化協同。

“我們的目標是將庫存周轉率再提30%。”張權介紹,企業原材料採購環節,優先選擇具有良好環保信譽、採用綠色生產工藝的供應商,確保原材料的綠色環保特性,同時通過合理規劃運輸路線、選擇環保型運輸工具等方式,減少運輸帶來的高能耗與高排放,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綠色低碳發展。

“很多人覺得重工業與環保天然矛盾,我們用事實打破了這種偏見。”張權說,在大型鋼結構項目設計中,利用BIM技術進行三維建模與碰撞檢查,提前發現設計中的問題並進行優化,避免了施工過程中的設計變更與材料浪費,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從設計源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這種貫穿設計、生產、物流的全鏈條綠色管理,可以推動能耗降低20%以上,有效提升國產化產品的成本競爭力。

從突破“卡脖子”技術的研發中心,到跨越洲際的工程現場;從黃河特大橋的鋼筋鐵骨,到印尼的“模組化奇跡”——華億鋼機用十餘年時間,在鋼與火的淬煉中走出一條自己的專精特新之路。當晨曦掠過智慧工廠的玻璃幕牆,數控機床再度啟動,跳動的數據流里,一個屬於中國製造的故事正在續寫。

荊州3件產品榜上有名
荊州3件產品榜上有名
2025-03-26 13:32:44
養子的繼承權
養子的繼承權
2025-03-26 13: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