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控股永安行引發上市猜想,但哈啰的單車故事還性感嗎?
更新于:2025-03-26 02:48:23

文/杜小尋

編輯/子夜

在共用單車業態發展趨穩的當下,哈啰還在尋求新的突破。

3月16日,停牌一周的A股上市公司永安行,發佈了一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籌劃重大事項的進展公告。

公告顯示,楊磊及其控制的上海哈茂,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從永安行實控人孫繼勝等人處合計取得上市公司19.67%的股份,同時孫繼勝放棄其所持剩餘股份部分表決權。交易完成後,楊磊將成為永安行新的實控人。

永安行發佈的公告,圖源Choice

楊磊,即為哈啰集團聯合創始人兼CEO,哈啰為另一接盤方上海哈茂的間接控股股東。

為了進一步鞏固楊磊的實控人地位,永安行還籌劃向上海哈茂定向增發股份,楊磊擬通過上海哈茂以11.7元/股參與定增,認購不超過7181.94萬股。

據悉,19.67%轉讓股份的交易對價約為6.69億元,定增部分的金額上限為8.4億元,轉讓與定增完成後,楊磊方面將以約15億元的交易價格,合計持有上市公司38.21%的股份,實現對永安行的絕對控股。

能夠等來哈啰這位“白衣騎士”,對已持續虧損的永安行而言,是個好消息。

3月17日,永安行複牌即封死漲停板,股價報收16.81元/股,總市值40.24億元。

而對於哈啰而言,永安行極有可能成為其“曲線上市”的載體。

此前,哈啰曾計劃赴美上市,但卻以終止IPO告終,如今,哈啰控股A股上市公司永安行,在外界看來,後續哈啰有望通過借殼實現上市。

除了謀求上市,哈啰近期也一直在努力尋找新的突破口,比如推出設計更高端的車型、研發電滑板產品等等。

因為對於投資人而言,哈啰的老故事,可能已經不太性感了。

永安行對哈啰來說,有什麼價值?

楊磊入手的永安行成立於2010年,算是共用單車行業的早期玩家。

成立之初,永安行專注於有樁公共自行車系統,主要的業務模式是通過參與政府招標專案,為城市提供設備研發、系統建設和運營服務。

通過這種與政府合作的方式,永安行迅速在國內鋪開,截至2016年已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市場份額超過50%。

圖源永安行官網

2017年8月,永安行登陸A股,成為“共享單車第一股”。

但這一年,正是共用單車市場進入行業洗牌的一年,悟空單車、小明單車、町町單車、小藍單車、酷騎單車等共享單車公司先後隕落,永安行的有樁公共自行車模式也正在被無樁公共自行車的光環掩蓋。

這在其招股書中也可以發現端倪,彼時永安行的招股書數據顯示,2016年公司主要利潤來源依舊是傳統有樁業務,共用單車業務收入僅36.83萬元,總營收佔比只有0.05%。

時至今日,即便仍然有著“共享單車第一股”的光環,永安行也並不算是一個優質的收購標的。

永安行財報顯示,公司已經在2022-2023的年報中連續錄得虧損,2022年度-2023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6.78億元和5.4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750.6萬元和-1.27億元。

2024年前三季,永安行也沒有扭虧的趨勢,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4億元,同比下滑8.7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993萬元,同比下滑-350.77%。

此前,永安行還曾發佈2024年預虧公告,公司預計虧損5500萬-8000萬元,主要原因為應收賬款壞賬計提1億元及公共自行車業務萎縮。

但為何楊磊要控股一家正在虧損、主營業務也沒有什麼吸引力的企業呢?

實際上,從股權資訊來看,哈啰與永安行算是“一家人”。

早在2017年,楊磊與永安行就曾有過合作,彼時永安行參股的“永安行低碳”,與哈啰旗下的上海鈞正合併成立新公司,由楊磊出任CEO。

也是因為這起併購案,永安行成了哈啰的股東。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永安行持有江蘇哈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的名義股權比例為23.2559%,通過HelloInc.實質持有哈啰普惠股權比例為6.0609%。

永安行與哈啰也同為螞蟻集團控股公司,螞蟻集團全資控股的上海雲鑫,是永安行的第二大股東,也是江蘇哈啰惠普科技的第一大股東。

上述收購事項中,有一筆交易便是楊磊通過上海哈茂,從上海雲鑫處收購永安行6%的股份。

因此對於哈啰而言,要評估永安行的價值不能只看業務與業績,二者之間的合作可能會讓哈啰在資本層面上發生更有利的變化。

此外,雙方在業務上也有部分整合空間,比如永安行自2020年起就開始研發氫能自行車及制充氫設備,並已在常州、上海等地試點投放。永安行的氫能技術或許會為哈啰降低單車運維成本。

同時,永安行長期服務地方政府,或可在後續成為哈啰的新管道,讓哈啰的共享單車等業務進入政府採購清單,獲得新的收入來源。

圖源哈啰官方微博

而哈啰也或將為永安行帶來助力。

永安行在公告中表示,在本次控制權收購完成後,收購人可藉助自身豐富的產業資源,為上市公司現有業務快速賦能,改善上市公司的經營水準、提升產業競爭優勢,實現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但實際上,這次收購的目的,可能不在賦能永安行身上,永安行的盈利能力或許也並不容易真正得到提升。

哈啰或再沖上市,但單車故事還性感嗎?

哈啰的這一步動作,或是為了重啟上市。

2021年4月,哈啰就曾試圖赴美上市,並在納斯達克遞交招股書。

但3個月後,哈啰就撤回了上市申請,從招股書來看,哈啰的業績並不亮眼。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哈啰的營收分別為21.14億元、48.23億元和60.44億元,2019年與2020年的營收增長幅度分別為128%和25.3%,有明顯的放緩趨勢。

同時,2018-2020年,哈啰的虧損額分別為22.08億元、15.05億元和11.34億元。

圖源哈啰官方微博

時至今日,儘管哈啰的業績情況尚未公開,但其主營業務共用兩輪車業務難有利潤的情況,仍然難以改變。

招股書顯示,哈啰共用兩輪車業務毛利率雖然從2018年的-54%轉正,但在2019年和2020年,公司的毛利率仍然不超過10%,分別為6.4%和6.7%。

這種情況下,通過永安行實現資產注入,或許更方便哈啰在後續使用股權置換、分步收購等方式,實現融資管道的打通,即“借殼上市”。

但從本質上來看,哈啰此前上市折戟,以及如今或選擇“曲線上市”,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其主營業務共享單車的故事,已經不再能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了。

這不是哈啰一家共用單車企業面臨的困境,因為共用單車行業的想像力已經越來越小了。

據哈啰招股書,按搭乘次數計算,2019年共用單車行業三巨頭哈啰、滴滴青桔、美團市占率高達95%。

就連後續出現的共享電單車,也是這三家公司佔據大量的市場份額。頭豹研究院報告顯示,2022年哈啰、青桔和美團合計佔據中國共用電單車市場超90%的營收份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圖源哈啰官方微博

在2022年,行業中的價格戰已經基本結束,哈啰、美團等已經開始上調次卡價格。

比如2022年1月,哈啰單車將騎行套餐7天卡由10元調整至15元,30天卡由25元調整為35元;同年8月10日,美團單車也上調了“騎行暢騎卡”的無折扣價,漲幅與哈啰相同。

進入2025年,美團和青桔兩家共用單車企業也並沒有太多的業務調整,行業進入平穩發展時期。

資本市場也早已不再熱衷於單車故事,行業里很少再出現大額融資的情況。

因此,這場收購儘管可能為哈啰單車開闢一個新的融資管道,但單車故事是否還足以打動投資人,則要打一個問號。

哈啰還在尋找新故事

儘管行業格局已穩,但哈啰還是不能“躺平”。

為了進一步增強主營業務在消費者心中的“存在感”,哈啰還在試圖做一些提升使用者用車體驗的事。

比如近日,哈啰與西班牙品牌LOEWE羅意威合作,推出了一款定製金色共享單車,舉辦了一次名為“金色騎旅挑戰賽”的活動。

按照活動要求,使用者只要在2月21日至3月6日累計騎行3公里,即可獲得限定勳章,憑藉勳章,則可有機會在上海羅意威之家限時咖啡車,領取《羅意威金色騎旅限定畫報》及咖啡贈飲。

圖源哈啰官方微博

儘管使用者對聯名事件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哈啰這次活動的討論度不低。截至2月28日,小紅書中#哈啰羅意威聯合呈現#關鍵詞流覽量已超9.4萬。

除了在共用單車上通過行銷實現新的增長契機,哈啰也在佈局新的增長路線。

比如2019年,哈啰宣佈在全國300多個城市上線運營哈啰順風車,基於哈啰APP以及哈啰支付寶小程式的大流量扶持,迅速搶到順風車市場的蛋糕。

在海外市場,哈啰在新加坡和悉尼兩個地區的佈局獲得了顯著的成效。

數據顯示,在新加坡,哈啰單車的累積騎行量超過了1000萬公里;在悉尼,這一數位為接近100萬公里。

21世紀經濟報導顯示,目前哈啰已經研發了包括電滑板在內的多款產品,為海外佈局做好了準備。

如今,楊磊控股永安行的動作,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哈啰的一次突圍嘗試。

但當共享單車的“黃金時代”漸行漸遠,這場收購的走向和結局都讓人難以捉摸。不過,如果真的要衝刺上市,哈啰還需要加速,因為資本市場對單車故事和順風車故事,都已經不再感到新鮮了。

人為什麼會窮
人為什麼會窮
2025-03-26 06: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