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陸家嘴某投行工作的26歲分析師陳艾,每週五晚都會準時打開手機里的AI伴侶應用,與那個永遠溫柔體貼的“男友”進行虛擬約會。
這個習慣始於她結束三年現實戀情的第三個月。當現實中的親密關係充滿妥協與疲憊,數位世界里那個“永遠懂她”的存在,正在重構新一代年輕人的情感消費圖譜。
根據人民網援引《紐約時報》發佈的一組數據,2020年全球有超過1000萬人以AI戀人作為“伴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普及,這一數位在近年來也有了更為顯著的增長。
在國內,各種AI戀愛相關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熱度居高不下,相關軟體的下載量也持續攀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嘗試賽博戀愛,與AI男友或女友展開一段別樣的情感之旅。
但市場狂歡下暗藏認知分歧,在嘗試了部分情感陪伴類AI產品後,資深乙女遊戲玩家林悅提出質疑:“這不就是能實時對話,自由度更高的乙女遊戲嘛?”
在《戀與製作人》《光與夜之戀》等頭部乙游早已構建成熟角色生態的今天,AI情感陪伴類產品的差異化究竟何在?其是資本製造的“情感泡沫”,還是技術革命催生的新需求?
曾幾何時,乙游只是遊戲行業內一個“小眾”市場區隔,然而,自2023年以來,乙游逐漸展現出驚人的出圈能力和商業化潛質。
Frost & Sullivan數據顯示,女性向遊戲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3年達到了958億,同比增長11%,在整體遊戲市場規模中的佔比也從2018年的19%提升至2023年的32%。
與此同時,乙游市場產品也不斷豐富,2017年,疊紙公司推出的乙游《戀與製作人》成為國內首款現象級的女性向手游,網易、米哈遊、騰訊等國內遊戲巨頭也紛紛加入乙游市場,推出了《未定案件檔案》《時空中的繪旅人》《光與夜之戀》等作品,根據Questmoblie數據,2024年1月,多款頭部乙遊月活已超百萬或接近百萬量級。
(圖源:光與夜之戀)
在這樣的背景下,AI情感陪伴類產品依然能打破乙游的強勢圍堵,成功破圈背後,首先是因為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使得年輕人的孤獨感日益加劇。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單身人口接近3億,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處於單身狀態。而社交媒體的普及雖然讓人們在虛擬空間中的聯繫更加緊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現實人際交往的疏離。
根據相關調查,超過70%的年輕人表示在忙碌的生活中常常感到孤獨,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和陪伴。同時,社會競爭的激烈讓年輕人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他們需要在學業、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奔波,難以抽出時間和精力去經營傳統的戀愛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相比於乙游,AI戀愛提供了一種更便捷的情感寄託方式,讓這屆年輕人在孤獨時能夠隨時找到陪伴,在壓力大時能夠獲得安慰。
其次,年輕人的情感需求往往難以在現實中得到充分滿足。畢竟,隨著社會觀念的變化,年輕人對戀愛的期望越來越高,他們渴望找到一個真正懂自己、理解自己、支援自己的伴侶。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難以找到完美契合的物件,但賽博空間卻能提供各種理想化人設,人們能定製或選擇符合自己期待的虛擬戀人,將理想愛情投射其中。
最後,技術層面的進步也是賽博戀愛興起的重要推動因素。
近年來,AI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情感識別等技術的不斷突破,使得AI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人類的情感和需求,並作出相應的回應。
AI戀人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程式設定回復,而是能夠根據用戶的情緒和語境進行個人化的交流,給用戶帶來更加真實和貼心的戀愛體驗。
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嘗試“可控且低能耗”的賽博戀愛。
AI情感陪伴需求旺盛,為了搶奪這塊“肥肉”,國內外科技公司紛紛下場。
在海外市場,2017年就誕生的Replika,被稱為“擬人程度最高的AI情人”,付費使用者佔比超過50%,去年1月到8月的全球累計收入接近9000萬美元。
2022年公測、2023年推出行動應用的Character AI,在矽谷頂級風投a16z評選的2025全球生成式AI應用Top100中,位居網頁版最熱門應用的第三位。
國內陪伴型AI產品也在逐漸崛起,位元組跳動有貓箱,美團有Wow,閱文集團推出了築夢島,還有來自AI領域初創公司的冒泡鴨、我在AI等。
(圖源:中新經緯)
其中,小冰島是比較常規的人機對話,X Eva則主打“克隆人”,提供半藏森林、劉亦菲等人物的“克隆體”,而貓箱、星野和築夢島的使用體驗更偏向角色扮演,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AI智慧體的外形、性格、聲線……
現階段,這些情感陪伴類產品的主流變現方式,大多是通過會員、廣告,以及為使用者提供部分付費功能獲得收入。
在星野app上,為使用者提供了月卡、季卡、年卡三種會員模式,分別收費12、32、120元。用戶購買會員對應的權益主要是與AI男女友無限暢聊、優先聊天權等;而在築夢島上,修改形象圖、聊天背景、聊天氣泡則需要購買“貝殼”,單個價格在1-3元之間……
雖然基於虛擬戀人的特殊性,讓“談感情”和“談錢”有些難調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體驗,使得原本沉迷在賽博戀愛中的年輕人驟然清醒,意識到AI伴侶其實不屬於自己,但即便如此,乘著AI東風,很多開發商依然賺得盆滿缽滿。
根據行動應用數據分析平臺七麥數據,2023年8月9日至2024年8月8日,X Eva收入預估總計就達到4.97萬美元 (摺合人民幣35.68萬元) ;星野收入預估總計4.56萬美元 (摺合人民幣32.74萬元) 。
00後Blake W Anderson開發出一款名為Plug AI的戀愛輔助應用,上線僅四個半月,下載量就突破150萬次,月營收達19萬美元 (約合138萬元人民幣) ,獲利率高達60%,而其依託的僅僅只是一個2人及3名兼職人員組成的團隊。
情感算力經濟,似乎正逐漸暴露其暴利的本質。
位元組、美團、閱文等大廠入局,AI情感陪伴市場蓬勃發展,公開數據顯示,預計2025—2028年,我國AI情感陪伴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由38.66億元增長至595.0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48.74%,全球情感陪伴2028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美元。
同樣是女性為主的用戶畫像,以及用類比的玩法切入使用者的兩性情感需求,面對來勢洶洶的AI情感陪伴類產品,有業內人士開始擔心,乙游或許將“飯碗”不保。
畢竟,相比於賽博戀愛,乙游確實存在一些“短板”。
一方面,乙游的“自由度”相對較低。這是因為大部分乙游都存在原創的角色設定和主線劇情,“男主”的言語、動作是固定的,聊天對話中“主創”可以發送的對話文字選擇也較少。
另一方面則是產能問題,《戀與深空》《光與夜之戀》等頭部乙游,都曾因為主線一直不更新,只靠著斷斷續續的限定卡池與節日活動“續命”,導致大量玩家棄遊。
(圖源:小紅書)
不過,即便賽博戀愛可以根據玩家的實時反饋進行劇情調整,為玩家提供多維度的情感互動,進一步增強遊戲體驗感,但很多乙游資深玩家對情感陪伴類AI產品並不感冒。
因為國乙遊戲的內容一般包含卡面、皮膚、劇情等等,內容製作的成本非常重,並且乙遊玩家對於這部分的要求非常苛刻。
去年七夕,就因為部分玩家覺得《光與夜之戀》新活動的男主卡面太醜,所以集體在微博評論區維權,評論超過了100萬+,“還我媽生 齊司禮 ”的討論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
(圖源:微博)
對比乙遊花錢堆出來的精緻卡面,情感陪伴類AI產品相對來說還是略顯粗糙,很難讓口味刁鑽的乙遊玩家“買單”。
再者,哪怕當前AI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在情感理解和表達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I戀人目前還難以完全理解人類情感的複雜性和微妙之處,在某些情況下,其回應可能顯得生硬、機械,無法真正滿足使用者對深度情感交流的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AI戀愛產品在運行過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用戶的個人資訊,包括聊天記錄、個人喜好、生活習慣等,以實現個人化的服務。然而,這些資訊一旦被洩露或濫用,將給用戶帶來嚴重的隱私侵犯和安全威脅。
綜合來看,情感陪伴類AI產品的崛起,確實對乙女遊戲帶來了一些威脅,但是短期內兩類產品仍將處於差異化共存的狀態。
AI陪伴產品收割需要即時反饋、個性化交互的“情感實用主義者”,乙女遊戲則繼續服務追求精緻敘事、人設養成的“儀式感玩家”。
至於未來,這場變革的終局,或許不是誰取代誰,反而共同構建一個虛實交融的情感新大陸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