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驟降六成、募投專案延期,湯臣倍健何至於此?
更新于:2025-03-26 05:57:51

營收大幅下滑、淨利驟降,是保健品龍頭湯臣倍健2024年的成績單。

收入方面,各大主要品牌、主要產品、境內外收入均大幅下滑,市佔率也出現了小幅下降,這背後與VDS行業增速大幅放緩有著直接關聯,增速從12%下滑至4%。

利潤方面,三大費用支出仍保持在高位,疊加存貨跌價損失加劇、投資收益由盈轉虧,對盈利能力造成了不利影響,導致利潤驟降。

業績受挫之際,公司披露了兩大珠海專案延期兩年,但目前項目進度均不到五分之一,後續能否如期建成並投產呢?

首現收入大幅下滑

2024年,湯臣倍健實現營業收入68.38億元,僅比2020年(60.95億元)略高,同比大幅下滑27%,是2008年以來首次出現收入下滑的年度,早前四年的增速分別為16%、22%、6%、20%。

分季度來看,湯臣倍健收入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同比下降,分別為16.25億元、26.46億元、19.67億元、11.2億元、11.05億元,降幅分別為5%、15%、21%、49%、32%。另外,季度收入已經連續三個季度環比下滑。

收入倒退,增速驚現下滑,保健品龍頭怎麼了?

據短平快解讀瞭解,成立於1995年的湯臣倍健,2002年系統地將膳食營養補充劑(VDS)引入中國非直銷領域,2010年12月15日成功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成為資本市場的一員。

公司實施多品牌策略,除了“湯臣倍健”品牌之外,公司品牌包括專研骨關節健康營養專業品牌“健力多”、眼營養專業品牌“健視佳”、肝健康養護專業品牌“健安適”、新升代營養品牌“Yep”、新派維生素品牌“維滿C”、專業嬰童營養品牌“天然博士”。

多個品牌收入下滑。2024年,湯臣倍健品牌實現收入37.37億元,同比下滑31%;健力多品牌實現收入8.08億元,同比下滑32%;lifespace品牌國內產品實現收入3.14億元,同比下降29%,境外LSG實現收入8.72億元,同比下降12%

其中lifespace品牌是湯臣倍健於2018年斥資33.33億元收購而來的澳洲品牌,主要經營益生菌產品。

全系產品收入下滑。公司產品主要包括片劑、粉劑、膠囊以及其他,2024年收入分別為15.27億元、8.6億元、16.41億元、28.1億元,同比均為下滑,降幅分別為38%、37%、16%、22%。

除此之外,湯臣倍健的境內、境外收入分別為56.99億元、11.39億元,同比分別大幅下滑28%、23%;公司經銷模式、直營模式收入分別為49.84億元、17.96億元,同比分別大幅下滑30%、21%。

湯臣倍健全系產品收入下滑,直接原因是維生素與膳食補充劑(VDS)行業增速放緩,2009年-2023年,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為9.45%,其中2023年零售總規模達到2253億元,同比增長12%,而2024年規模為2323億元,同比增長4%,明顯放緩。

收入不增反降,這與湯臣倍健保健品龍頭的身份不相符合,公司的市佔率也出現了下滑,2022年-2024年分別為10.3%、10.4%、9.3%,除了外界的原因,公司更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湯臣倍健創始人梁允超在《致股東信》中表示,百億收入是消費品的一個關卡,我們在這道關卡前來了個急剎車,行業的主要增長來自於直播電商,線下藥店管道下滑約20%左右,2025年公司將全面升級國際市場業務拓展策略。

利潤驟降,不影響分紅

相比較於收入下滑,湯臣倍健利潤大幅驟降更加引起投資者重點關注,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6.53億元,是近五年新低,同比大幅下滑63%,早前四年增速分別為528%、15%、-21%、26%。

為何利潤降幅遠超收入?

分析來看,公司2024年毛利率為66.69%,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降幅並不大,不是引起公司利潤大幅下降的元兇。

據短平快解讀瞭解,一直以來,公司的費用支出以銷售費用為主,2024年為30.31億元,同比下滑21%,銷售費用率44%,同比上升超3個百分點,是2007年以來的新高,顯然公司需要降低行銷支出。

具體來看,公司銷售費用支出大頭是平台費用、廣告費、市場推廣費,分別為9.67億元、7.59億元、6.36億元,佔比分別為14%、11%、9%,這也是湯臣倍健活躍在諸多綜藝節目所付出的代價。

對比來看,湯臣倍健研發費用投入僅相當於銷售費用的零頭,去年投入為1.49億元,不足銷售費用的5%;研發費用率僅2.17%,是近四年新高,但不及更早之前的年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發投入。

不同於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的下滑,公司的管理費用不降反增,同比增長13%至5.57億元,管理費用率8.15%,是2020年以來新高。

細分來看,導致管理費用大增的主要因素與工資福利費、股權激勵、折舊攤銷等項目有關,分別為2.57億元、2119.92萬元、1.31億元,其中2023年並沒有股權激勵費用。

2024年2月,公司以8.6元/股的價格向36名激勵物件授予了1490萬股限制性股票,因為權益分派原因,授予價格調整為7.7元/股,其中向總經理林志成、董事湯暉分別授予300萬股、100萬股,合計400萬股。

實際上,公司在去年進行了較大的優化措施。2024年終,湯臣倍健在職員工數量合計2955人,較2023年終(3745人)減少了790人,即公司對員工進行了優化,這是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同比減少的重要因素。

另外,董監高等高層的總體薪酬下降明顯,2024年為1882.42萬元,同比減少約1679.54萬元。

除了受到費用端的影響,資產減值損失增加以及投資收益虧損也對利潤產生不利影響。

具體來看,湯臣倍健去年的資產減值損失為4303.71萬元,而上年同期損失為1254.65萬元,主要是存貨高企帶來的跌價損失,期末存貨為6.09億元,跌價準備4262.37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投資損失為2378.79萬元,上年同期為收益9436.74萬元,從收益到虧損讓利潤大幅下滑。據悉,公司投資損失專案是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損失額為9884.71萬元,較上年翻番。

進一步研究發現,湯臣倍健對廈門為來卓識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常州為來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初期投資額為3.13億元、6228.12萬元,按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損失分別為8445.27萬元、1484.01萬元。

雖然利潤驟降,但湯臣倍健仍然決定實施大手筆分紅,擬10派3.6元(含稅),分紅總額6.06億元,股利支付率92.83%,即約93%利潤用於實施分紅。拉長時間線來看,公司在分紅方面頗為大方,例如2023年分紅總額15.17億元,股利支付率86.85%,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從股權結構來看,創始人、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梁允超的持股比例最高,達到41.78%,即其在2023年獲得分紅超6億元,預估2024年將獲得分紅超2.5億元。

截止期末,公司擁有總現金(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45.97億元,不過公司在報告期內也新增了15.43億元的短期借款,這是公司首次新增如此大額度的借款,公司稱主要系本期已貼現未到期的票據所致。

募投專案延期

業績大幅下滑之際,湯臣倍健還披露了專案延期公告。

2021年4月,公司通過實施定增募集資金凈額30.91億元,彼時發行價格為26.2元/股,融資用於珠海生產基地五期建設專案、珠海生產基地四期擴產升級專案、澳洲生產基地建設專案、數位化資訊系統專案、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對應的募集資金投資分別為15.2億元、4.38億元、3.75億元、2.99億元、4.6億元。

其中珠海生產基地四期擴產升級專案、珠海生產基地五期建設專案原計劃分別於2025年6月30日、2025年12月31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現如今在原有計劃延遲了兩年。

據年報,五期專案、四期專案的工程進度分別為19.85%、18.75%,三年多的時間,專案完成度均不到五分之一,延期兩年就能夠順利投產嗎?或許證監會應重點關注專案的建設進度。

湯臣倍健表示,近年來,受公司所處行業管道格局變化及競爭加劇影響,業務實際增速未及預期,產能需求縮減,公司更加審慎對待固定資產的投入,適度放緩募投專案的投資進度。

公司還表示,部分募投專案延期是根據市場環境及專案實際進展情況綜合分析后作出的審慎決策,不會對募投項目的實施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不存在改變募投專案實施主體、募集資金投資用途和投資規模的情形,亦不存在損害公司及股東利益的情形。

話雖如此,但專案延期難免會讓投資者產生擔憂心理,疊加公司業績大幅下挫,無疑會讓部分投資者避而遠之。

據短平快解讀瞭解,二級市場上,公司股價在2023年初達到23.88元/股(前複權,下同)的高點後,開始了較長時間的下跌,低點至10.65元/股,即股價腰斬。截至3月24日收盤,股價為11.97元/股,仍然較高點縮水一半,總市值203.6億元,TTM市盈率31.19,估值並不算太低。

同花順數據顯示,持有公司股份的機構數量、持股數量分別為10家(更新中)、1.18億,而2023年分別為269家、2.67億,即機構在撤走。

不過,持有公司股票的散戶數量大增,截至2月28日,股東7.64萬戶,而2023年3月僅為5萬戶。

換而言之,機構、散戶背道而馳。

湯臣倍健2024年的業績下滑是結束?還是開始呢?尚有待時間驗證!

(短平快解讀-原創作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PS若稿件侵權或數據有誤,請及時聯繫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