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3月20日訊(記者 范曉林 薄雲峰)20日下午,江蘇常熟市民包女士將一面紅底燙金字的錦旗快遞給揚子晚報“3·15”維權直通車欄目和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張添翼,上面寫著“鐵肩擔道義,心中有百姓”。
這背後有啥故事呢?原來,28歲的張添翼在揚子晚報蘇州站當記者快5年了。今年“3·15”前夕,他接到一個投訴:72歲的常熟市民包女士花費19300元買了一台高電位治療儀,本意是為了緩解高血壓癥狀。誰知用了頭疼癥狀日益嚴重,高血壓也未見好轉。包女士老伴老陳(化名)今年73歲,看到包女士花了錢遭了罪,不由得憂心忡忡。
老陳訂了十多年的揚子晚報,一直關注民生和財經報導。“3·15”前夕,他撥通揚子晚報《315維權直通車》專欄的熱線電話96096反映了此事。
得到投訴線索后,張添翼立即與老陳聯繫。為取得第一手資料,張添翼以老陳孫子的身份,和老陳一同到來到常熟湘江西路上“世紀同樂”治療儀體驗店實地探訪。他在體驗過程中,悉心與店員攀談,搜集到大量核心資訊,發現店員都是“套路大師”,表面上客氣交談,不經意間故弄玄虛整出一大堆醫學和保健術語,誘導老人們將省吃儉用的存款,買了所謂的“高科技產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報導了此事後,上了微博熱搜,影響力很大,被人民網江蘇頻道等32家視頻號、公眾號等媒體轉載。見報當天,商家全額退款。
養老錢重回自己的錢包,老陳和包女士都非常激動。20日傍晚,老陳又是送錦旗又是打電話感謝揚子晚報《315維權直通車》專欄為他高效維權。
獲得錦旗后,張添翼表示,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是每名新聞工作者的基本情懷。通過媒體力量,讓更多老百姓聽到生活中的好聲音,是他最開心的事情。
無獨有偶。《送洗鵝絨服竟被換了兩個袖子,咋辦?》也是極具代表性的維權案例。南京市民徐女士今年初在洗鵲大師青島路店乾洗新買的鵝絨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洗衣店擅自更換了袖子。
接到投訴的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通過前期詳細地調查,並與涉事雙方來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現場協調處理,並進行了如實報導,引起眾多紫牛新聞粉絲留言關注。稿件在揚子晚報以及“兩微一端”刊發後引起,總閱讀數超過50萬。經由建鄴區市場監管部門出面協調,最終洗衣店找專業店裡重做了無色差的羽絨服並賠償1500元,此事得到滿意解決。在本週五報社舉辦的共築消費滿意聯盟暨紫牛號頒獎活動上,投訴人徐女士主動發來了感謝視頻,她說:“揚子晚報紫牛新聞《315維權直通車》欄目和記者團隊,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起到積極的作用。百姓生活無小事,感謝你們為消費者做出的努力。
據統計,截至3月20日,揚子晚報“3·15”維權直通車專欄稿件在3周內發稿15篇,涉及江蘇多地,維權內容都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中涉及消費卡、養生理療、購物糾紛、住宿酒店被砸傷等方方面面。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