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集鄉萬畝小青菜種出富民大產業
更新于:2025-03-26 01:53:34

本文轉自:商丘日報

  村民在採摘小青菜。 本報融媒體記者 戚丹青 攝

  “我們鄉的小青菜遠近聞名,目前全鄉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擁有大棚3000多座。每個大棚每年可採收8至9茬小青菜,除去人工費用,一畝地可收入1萬多元。”近日,記者在孫福集鄉朱大樓村採訪時,該鄉黨委書記曹曉改這樣介紹道。

  孫福集鄉產出的小青菜色澤鮮亮、口感脆嫩,深受消費者喜愛,遠銷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地。近幾年,為了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該鄉以黨建引領為動力,以本地農村專業合作社為依託,為種植戶推出了保姆式服務,在政策、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提供支援,形成了採摘、運輸、銷售等整個產業鏈。並建成大型冷庫30多座,逐步成立了79家農業種植合作社,帶動了當地70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小青菜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致富菜”,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走進朱大樓村,一座座現代化的蔬菜大棚映入眼簾。在村民付靈芝的大棚里,一棵棵水靈靈的小青菜長勢喜人,十余名村民正忙著採收。他們分工明確,有的負責去根,有的負責過秤,還有的忙著將採摘好的小青菜裝車,整個大棚里充滿了勞動的歡聲笑語。

  付靈芝是朱大樓村的一名普通菜農,去年她承包了6個大棚,專門種植小青菜。據她介紹,現在的價格每斤約為7毛,一畝地一茬收穫4000到6000斤,除去人工費用,可收入近2000元。一年採收八九茬,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在孫福集鄉,像付靈芝這樣的種植大戶還有很多,他們不僅自己致富,還帶動了整個村莊乃至整個鄉的經濟發展。北龐庄村黨支部書記朱宇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僅是一名種植大戶,還經營著兩座大型冷庫,有效延長了小青菜的保鮮期,為產品遠銷外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小青菜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讓種植戶受益匪淺,也為當地年紀大、身體不好、在家帶孩子的“輕工作力”提供了就業機會。就連寧陵縣、民權縣的一些村民也利用農閑時間到大棚里打工,每天可以賺取100多元。“我70歲了,工作是把小青菜分裝成把,方便進超市銷售。我一天能裝20來筐,一筐的工錢是5塊,還不耽誤接送孫子。”正在冷庫里忙碌的村民岳增玲高興地說。

  2024年12月,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品質安全中心發佈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孫福集小青菜”名列其中。隨著小青菜產業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外地客商慕名而來,尋求合作機會。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孫福集鄉的小青菜產業正逐步向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袖珍村”里喜事多
“袖珍村”里喜事多
2025-03-26 12:19:27
靈葉千芽蔚山川
靈葉千芽蔚山川
2025-04-07 07:46:03
蔬菜棚里來了研究生
蔬菜棚里來了研究生
2025-03-26 02:47:35
家最好的狀態
家最好的狀態
2025-03-25 23:48:51
科技賦能 育苗增收
科技賦能 育苗增收
2025-03-26 00:18:11
春耕進行時
春耕進行時
2025-03-26 00: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