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湖北日報
廣水市駱店鎮雙塘村育秧工廠,工人正在流水線上裝盤。
廣水市城郊街道長辛源現代農業產業園裡的辣椒苗。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董鳳龍
劉鈺楊 通訊員 劉冬 李茵
Hi,大家好!我們是廣水田野間蓬勃生長的“苗娃娃”。
沐浴陽光,紮根大地,別覺得我們很老土,我們的成長可是科技范兒十足!
辣椒苗苗住進智慧玻璃房,“呼風喚雨”形成保濕降溫的人工氣候,你們喜歡吃的周黑鴨,辣辣的味道可就是來自我哦;秧苗苗全自動培育,告別“嬌氣”,長大後我就是隨州香稻,那味道,可是棒極了;樹苗苗底部鋪設的管道,能自動將肥料輸送至我們的家,我很快就成為守護山崗的綠色“鎧甲”啦!
從一粒種到一株苗,看,科技范兒的我們這樣長大!
辣椒苗——
成長快一倍,產量達四倍
石柱紅3號、螺絲椒、新一代、辣椒王……
我是一株辣椒苗,雖然現在只有豆芽大小,但長大以後熱辣滾燙。武漢特產周黑鴨里的紅辣椒,就是我的“代表作”。
廣水市城郊街道長辛源現代農業產業園,3200平方米寬敞明亮的智慧玻璃溫室就是我的家。
“傳統大棚育苗要60天,智慧玻璃溫室僅需一半時間,苗還更壯實。”技術員黃正良是我們的專屬“育兒師”。如今,有了智能化設備,他的工作輕鬆不少——
遮陽簾、陽光板、保溫棉、加熱器等均可通過感測器自動調節,確保溫度恆定在12℃至25℃之間。苗床下,紅綠閥門分別控制水肥一體化灌溉進出,黃色水簾與對面風機聯動,形成保濕降溫的“人工氣候”。
同時,溫室分設潮汐苗床和手搖苗床,前者能全程培育至結果,後者則專攻育苗,一條自動化流水線日均能育3000盤辣椒苗。
“我們跟周黑鴨簽了1萬畝辣椒苗的訂單,後續還有2萬畝的意向協定催著我們簽。”看著苗苗們長勢喜人,“80後”長辛村黨支部書記吳等講起了我們“一波三折”安家的故事。
過去,長辛村有種植辣椒的傳統。周邊辣椒種植戶雖多,種苗卻依賴從山東購買,成本高、成活率低。
2023年,吳等當選村支書後四處調研,一個大膽的想法浮現:專攻育苗!
為了取回“真經”,吳等九赴山東壽光,掌握了智慧溫室技術。
2023年7月,專案啟動建設,計劃總投資3億元。建設中途,投資團隊卻臨時撤資,專案瀕臨擱淺。
廣水市城郊街道辦事處得知消息后,主動牽線廣水鄉村合作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公司爭取到400萬元注資。
今年2月,長辛源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式投產,辣椒苗訂單紛紛湧來。大家都搶著要的奧秘,就在我身上——
1畝地成本相當的前提下,我們長出的辣椒苗產量是傳統撒播辣椒苗產量的4倍。
玻璃溫室外,還有8個暖棚整齊排列。聽說,未來還有小番茄、無花果等朋友要加入我們菜苗大家庭。
秧苗苗——
流水線全開,一鍵管萬苗
廣水市駱店鎮雙塘村育秧工廠里,鋪好基質土、噴水、播種、再次覆土……
我是一粒水稻種子,剛跑下馬力全開的流水線,400萬個小夥伴就和我一起,在恒溫車間里等待“蘇醒”發芽。
“這是去年專門去外地精選的優良稻種,每株能衝到10公分高!”雙塘村黨支部書記周傳華拍了拍我的頭,信心滿滿。
3年前,雙塘村還是駱店鎮排名倒數第一的軟弱渙散村。2022年2月,村集體立足本村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育秧產業。
別看我現在長得好,以前的我可讓周書記操碎了心——
此前,育秧工廠採取人工育秧,耗時長、效率低。溫度高,我“燒死”了;溫度低,我“睡不醒”。稍有不慎,農戶們花大價錢購買的種子就全打了水漂。
為了讓我“聽話”,周傳華苦心鑽研,自製了一套“土設備”,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今年,育秧工廠二期建成投產,購置了一套全自動化流水線設備,每小時能育1000盤。
這下,我們不僅長得整齊均勻、根系發達、抗病性強,還更有利於機器插秧。
走進我的“新家”——育秧大棚二期,棚外全部安裝智慧液晶屏,可實時顯示棚內溫度、濕度、土壤pH值等資訊,一旦出現異常便可及時調節;大棚四周薄膜均可一鍵開啟,有效避免溫度陡升對我們的不利影響。
“溫度過高,天窗會自動打開1米,為棚內散熱。棚頂裝有204個噴頭,視濕度變化進行自動噴灑,確保棚內恆溫恆濕。”周傳華說。
3月20日,雙塘村育秧工廠正式開工。今年手握20萬盤秧苗訂單,周傳華一開工就和村民們加班加點忙個不停。
“每天能產8000盤到10000盤秧苗,一直幹到5月份。”周傳華說,眼下每天有20多名村民在這裡務工,一季忙完,收入能有上萬元。
樹苗苗——
搬家進布袋,農藥“綠鎧甲”
淩晨6點,遠處的田野一片寂靜,薄霧如紗籠罩著起伏的山丘。鐵鍬與泥土碰撞吵醒了我:快起床,搬家啦!
我是一棵青岡櫟樹苗,從蔡河鎮育苗大田運到廣水市中心林業苗圃場,沒想到我們的小家竟然是:一隻只布袋!
“這些都是去年冬天給樹苗配好的營養土,用可降解的無紡布袋裝好,共38萬袋。”苗圃場場長劉祥華介紹。
搬家完畢,自動噴灌機均勻灑水,水肥一體化系統開始運轉,樹苗底部鋪設的管道自動將肥料輸送至我們的新家,讓我們茁壯成長。
這麼多樹苗苗,為啥培育我成為廣水造林的“C位”?且聽我細細道來——
我是廣水本土樹種,屬於常綠闊葉喬木。我的優點很多:適應性強、耐乾旱、根系發達,可保持水土,改善土壤肥力;長成后還可用於車船、傢俱製作,種子也可用於釀酒、製作糕點。
但我最出色的優點,是能和蟲蟲“大戰”三百回合!
松材線蟲病一旦暴發會導致大量松林枯黃,廣水市林業種植也曾深受其害,國土綠化亟須“換將”。苗圃場技術團隊踏遍鄂北山野,最終鎖定我與好兄弟栓皮櫟兩個耐蟲害的品種挑大樑。
2023年,國有廣水市中華山林場被認定為省級青岡櫟良種採種基地;廣水市中心林業苗圃場被認定為省級林業保障性苗圃,每年可培育各類樹苗200盈餘 10,000 股。
“這兩個樹種種下去,廣水就相當於穿了一件四季不褪的‘綠鎧甲’。”望著180畝苗圃,劉祥華笑得那叫一個合不攏嘴。那是,那裡還有50萬株青岡櫟幼苗,明年春天長成後,我這50萬兄弟姐妹就要奔赴山林。我們的廣水,可就更加美麗啦!
【畫外音】
近年來,廣水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原則引種選種,在田間配備檢測設備和技術人員,根據不同種苗的生長週期和特性,為農戶制定詳細的田間管理方案。2024年,全市遴選科技示範戶420戶,共選聘84名技術指導員對接指導服務。2025年,廣水市計劃新建、續建高標準農田4萬畝,力爭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4.8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