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湖北日報
全民參與恩施大峽谷沿線環境整治
70公里生態廊道“一鍵美顏”
3月12日,恩施大峽谷旅遊公路圓夢隧道外,工人正在施工。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通訊員 趙盛迷
平坦整潔的道路、井然有序的房前屋後、花香四溢的農舍庭院……3月22日,從恩施城區出發,沿著蜿蜒的恩施大峽谷旅遊公路前行,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在眼前鋪展。
去年以來,恩施市以黨建引領深入推進“清潔家園”行動,聚焦“功能配套、景區建設、交通支撐、環境衛生”四項重點工作,系統推進大峽谷沿線綜合環境整治,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感和遊客體驗感。
圓夢隧道消危亮化工程8月完工
3月12日清晨,恩施大峽谷旅遊公路圓夢隧道旁,一株株梅花悄然綻放,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花香。10多名身著綠色馬甲的工人正在隧道口忙碌,澆築隧道出口50米的排水設施。這是大峽谷旅遊沿線“清潔家園”行動中,隧道消危亮化工程的一部分。
恩施大峽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原有的交通基礎設施逐漸無法滿足需求,尤其是通往景區的屯渝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亟待提升。為此,恩施市及相關部門啟動多項道路改擴建和隧道施工工程。
“經過前期勘測,圓夢隧道存在滴滲漏水、圍岩溶蝕等不同程度的‘病害’,需進行土建加固改造。”恩施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負責人高紅林介紹,在70多公里旅遊沿線中,這是工程量最大、耗時最長的專案,預計今年8月完工。
“工程最難的環節是在隧道內壁鑽2萬多個孔,每個孔深18釐米,然後進行環向粘貼鋼板帶加固。”高紅林表示,面對工程量大、工期緊、任務重等挑戰,專案組攻堅克難,科學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
按照高速公路隧道標準,圓夢隧道和大岩仟隧道將進行全面更新維護。除了隧道消危亮化工程,恩施市還將在沿線實施路面結構性修復、防撞牆塗裝與亮化,並根據實際情況安裝三波式鋼護欄或彩虹纜索護欄。同時,開展公路路面及邊溝沖刷清掃,更新與維護道路標識。
美化村口公路 村民8點就開工
馬者村是前往恩施大峽谷的必經之路。3月12日清晨,春日暖陽灑在馬者村的田野上,14名村民手持鐮刀、鋤頭,清理路邊雜草,疏通排水溝。
“8點就開工了。”村民李自高每天都會開著自己的三輪車,將清理出來的垃圾運送到垃圾場。“只有大家都參與,才能讓家園變得更美。”他笑著說。
這樣的場景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星期,村民們每天都要清理500多米的邊溝。
“經過我們村的公路是旅遊公路,清潔家園行動要主動參與,這對我們都有益處!”馬者村村委會副主任舒友玲說。對於環境衛生較差的農戶,她會主動幫忙清理,並做好日常監督。久而久之,馬者村集鎮上的70戶人家逐漸養成了自覺清掃整理的好習慣。
沿著蜿蜒的鄉道慢行,隨處可見鄉村環境衛生的變化。
板橋鎮探索以“一會一日三包一百戶”為實施路徑,開展“清潔家園”行動。
“一會”即以灣組為單位召開群眾會,進行全覆蓋宣傳;“一日”即確定每週五為“板橋清潔日”;“三包”即幹部包戶、公益性崗位包路段、黨員包院落;“一百戶”即各村居評選20戶清潔家園示範戶,邊整改邊評選,最終評選100戶示範戶,授予“清潔家園示範戶”表彰。
“‘清潔家園’行動不僅帶來了環境衛生的整體改善,也讓村民的思想意識發生了較大變化。”恩施大峽谷沿線“清潔家園”行動工作專班負責人錢國軍介紹,現在村民們都自覺落實門前包干清掃制度。
天際線重歸澄澈 黃土坡生態覆綠
“一二三,拉!”近日,屯堡鄉鴨松溪村村民鄭江華主動拆除了自家“一鳴農家樂”的看板。
44歲的鄭江華在公路邊經營農家樂,看板因年久失修,一直沒有更換。
“村裡幹部入戶宣傳,要規範看板設置、提檔升級,確實有道理。”鄭江華笑著說,除了看板,他還主動拆除了屋旁用木頭搭建的20多平方米的雜物間,將自己建的衛生間無償捐贈,用來建設旅遊公廁。
“清潔家園”行動工作專班工作人員龔清軒介紹,屯堡沿線有近百家經營主體,包括茶葉專賣店、農家樂和民宿等。今年以來,該鄉召集村民代表,以小院落為單位開了32場群眾會、院壩會,號召村民拆除多餘的看板,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更換,由屯堡鄉設計招牌圖集,村民自己選擇定做。“我是黨員,應該以身作則,先拆我家的!”村民向方清積極回應。
以“清”歸序,以“拆”治亂,淨化視野空間,提升環境“氣質”。恩施市印發《恩施大峽谷沿線“清潔家園”行動暨旅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形成工作責任清單,明確10項具體工作任務及完成時限。
如今,恩施大峽谷沿線曾經雜亂的“空中蜘蛛網”已變身規整的風景線,通過弱電入地工程,5個集鎮完成21公里線纜整治,天際線重歸澄澈,並同步推進裸露管道入地、園林綠化補植、公路維護等工程,95%的黃土坡完成生態覆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