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發現明“靖難”功臣房寬圹志
更新于:2025-03-28 11:35:42

本文轉自:周口晚報

村民(中)指認房寬墓的位置。

□記者 梁照曾 通訊員 周建山 文/圖

本報訊 近日,周口市博物館聯合西華縣文物部門在對西華縣葉埠口鄉房墳村開展文物調查時,工作人員發現了明朝思恩侯房寬的圹志,並在村民的指認下確認了房寬墓址,為研究明史特別是“靖難之役”(簡稱“靖難”)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房墳村因房寬墓而得名。1970年,房寬墓遭到人為破壞,當時出土兩合志石,目前墓誌已不知去向,僅留圹志,保存在一王姓村民家中。“思恩侯房公圹志”為青石質,方形,邊長80釐米、厚10釐米,上面簡要記載了房寬的生平事蹟。由於該圹志過去被村民長期用於摔泥、打坯,部分文字已漫漶不清,有關志文與《明史·房寬傳》內容略有出入,民國《淮陽縣誌》也有關於房寬的記載。

房寬,陳州人,明洪武中期任濟寧左衛指揮,隨徐達在北平(今北京)練兵,因守衛北平有功,任北平都指揮同知,官居從二品,後移守任大寧都司(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西)都指揮同知。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遂以“靖難”之名平定內亂。燕兵在進攻都城南京前,為防背後受敵,首先從攻取大寧開始。燕兵突至大寧,房寬因平時不能撫恤士卒,城中士卒綁縛房寬投降。朱棣釋放了房寬,並讓他繼續統領其部眾隨軍打仗。房寬在白溝河之戰中統領右軍失利,之後隨朱棣攻克廣昌、彰德,一直打到南京,因功被晉陞為都督佥事。“靖難”勝利后,明成祖朱棣論功行賞,封房寬為思恩侯,祿八百石,子孫世襲指揮使。

按照房寬墓圹志所記,房寬於明永樂七年(1409年)卒於家中,享年78歲,明永樂八年(1410年)葬於“陳州西華縣長樂鄉鄭氏之原”。此地根據房氏族譜記載名為“起鳳崗”,因地勢較高,在古人眼中為上佳風水之地,故房寬死後擇此地安葬。

T3航站樓全新登場
T3航站樓全新登場
2025-03-26 01:56:42
山河毓秀 水美家園
山河毓秀 水美家園
2025-03-26 01:56:55
悠悠慈母心
悠悠慈母心
2025-03-26 02:01:39
父母的謊言
父母的謊言
2025-03-26 02:02:13
地鐵列車
地鐵列車
2025-03-26 02:03:11
節水護水從我做起
節水護水從我做起
2025-03-26 02:05:33
一 起 讀 書
一 起 讀 書
2025-03-26 02:06:52